动态列表

  • 刚刚,Anthropic紧急换帅!新任CTO执掌算力命脉,直面OpenAI千亿赌局
  • Gemini 3.0 Pro内测流出,编程实力惊人!下周上线
  • 华人主导谷歌SLED,论文登顶会!一键让模型学会自救
  • LeCun考虑辞职!Meta AI百亿豪赌引爆「内战」,逼走首席科学家
  • NeurIPS 2025 | RAD:基于大规模3DGS孪生数字世界的端到端强化学习训练策略
  • 小米 17 系列销量超百万;苹果新产品泄密源头疑为越南工厂;低价版 model Y 现身官网代码|极客早知道
  • 刚刚,这家0产品0模型就估值854亿的公司,终于发布了首款产品!
  • 刚刚,奥特曼亲赴,韩国「举国」投靠!
  • 奥特曼「一张脸」引爆全球狂欢!Sora 2冲上APP榜第三,邀请码炒到1250元
  • 60岁老人AI养生三个月吃进医院!「AI精神病」全球扩散,OpenAI急招医生
  • 一杯咖啡,3亿美金!斯坦福天才少女退学创业,Meta AI大牛排队加入
  • 武大新作MASt3R-Fusion:融合IMU与GNSS,为新一代视觉SLAM注入“多感官”智慧
  • 中科大、清华、快手等发布OpenGPT-4o-Image:为多模态AI打造的“超级燃料”,图像编辑性能提升18%
  • 历史首位,马斯克身家突破 5000 亿美元;王腾注销、清空多个社媒账号;美国演员工会抵制 AI 演员
  • 刚刚,OpenAI Sora 2重磅登场!首个APP上线,或将成为AI时代新TikTok
  • Sora 2全网疯狂实测:以假乱真、脑洞大开、虚实难分|附首个APP教程和邀请码
  • OpenAI和DeepMind大佬离职联手,誓用AI科学家实现室温超导!已融3亿美元
  • 南洋理工联合商汤提出Visual Jigsaw:像玩拼图一样,显著提升多模态大模型的视觉理解力
  • 天津大学联合腾讯提出Wan-Alpha:一键生成高质量透明视频,发丝级抠图不再是梦
  • OpenAI 深夜重磅推出新视频模型和独立 App;英伟达市值突破4.5万亿美元;特斯拉预计推出第三代人形机器人 | 极客早知道
  • 刚刚!软银系创始人4个月打造机器人超级黑马,获2轮近亿元融资
  • 博士生,当代最穷科研民工?Nature最新调查:不涨工资,我们就跑路了
  • Thinking Machines曝LoRA终极指南:10倍学习率,媲美全参微调
  • AI改造出行体验:滴滴的试验能否开启行业范式转变?
  • GPT-5「降智」真相曝光:不是变笨,而是五个超级开关没激活
  • OpenAI 刚刚发布了属于 AI 的抖音,还有 Sora 2
  • NeurIPS 2025 | 清华大学与华为等提出全新正则化方法,破解稀疏视图3DGS“协同适应”难题
  • DeFacto:用强化学习治愈AI幻觉,让多模态模型“有据可查”
  • YOLO26首份学界评论:端到端无NMS,目标成为边缘设备实时目标检测新标杆
  • 榜一换人!OCRBench v2九月新榜:揭示多模态大模型文档智能真实水平
  • 把“俄罗斯方块”搬进设计室:物竞天择让振动微型机器人进化得越跑越快
  • LoRA到底能否媲美全参?Thinking Machines用实验曲线划出「无悔区」
  • DeepSeek V3.2 发布,API 成本减半;特斯拉员工被机器人打伤,索赔 5100 万美元;Claude 新模型登场
  • 谷歌Veo 3论文竟无一作者来自美国!揭秘零样本「看懂」世界
  • 零样本「即插即用」!智源开源RoboBrain-X0,一个基座模型开动不同机器人
  • AI老司机现身重庆!徐峥挑战赛车手,上演「不再囧途」
  • 强化学习之父给LLM判死刑!站队LeCun:我们全搞错了
  • 独家!DeepSeek最新模型上线,全新注意力机制基于北大ACL最佳论文
  • KDD 2025 | 看不见也能控:用“基混杂向量”打穿分布移位,交通预测稳了
  • 4B逼近DeepSeek-R1!Bengio团队「递归聚合」刷新小模型上限
  • 北京内推 | 快手可灵AI技术部招聘视频生成/数字人方向算法实习生
  • 在云栖,我们遇见了最会玩的「AI 原住民」
  • NeurIPS 2025 | Seg4Diff:无需分割头,揭示并放大扩散Transformer中的涌现分割能力
  • NeurIPS 2025 | UniPixel:首个统一对象指代与分割的像素级推理框架,让大模型看懂每一个像素
  • 做 AI 陪伴收获 1000 万用户后,前微信 AI 产品负责人,要重新定义生活里的 AI
  • 透视阿里云产品生态团队:AI 落地的「关键通道」
  • OpenAI「降配门」发酵,偷换模型遭全网实锤;小米 SU7 在日本首秀;苹果内部测试类 ChatGPT 应用|极客早知道
  • OpenAI「GPT门」事件引爆!Plus、Pro账户统统降配,偷换模型全网实锤
  • 突发,普林斯顿CS博士后猝然离世!清华本科毕业,刚完成论文答辩
  • 国内首次!8.9毫秒推理速度破纪录,1元打穿百万token
  • 惊现高管离职潮!马斯克亲信操盘xAI,千亿美元能填AGI野望?
  • 黄仁勋2小时反驳「AI泡沫帝国」论!英伟达将成全球首家十万亿市值公司
  • 云与AI,如何托举 Z 世代的创新野心
  • 北京/杭州内推 | 阿里通义实验室招聘多模态大模型与智能体方向算法实习生
  • NeurIPS 2025 | 我奶奶都能复现?条件表征学习:矩阵一乘,表征立马“对齐”!
  • 8GB显卡的逆袭!SSD换显存,3060 Ti硬跑100k长上下文
  • NeurIPS 2025 | 北大等提出C²Prompt:解耦类内与类间知识,破解联邦持续学习“双重遗忘”难题
  • InterDigital开源CompressAI-Vision:为“AI看”的视频压缩,打造一个“通用跑分平台”
  • 24.98万的理想i6,在特斯拉、小米、蔚来「后院」放了一把火
  • 小米 17 开售 5 分钟,破国产机销售纪录;Meta 研发机器人项目;国内发布「脑机接口标准」
  • Stability AI前CEO惊人预测:人类智力价值归零,只剩1000天!
  • 刚刚,奥特曼预言:人类「只剩」最后5年!
  • 免训练加速61倍!陈怡然团队新作DPad:仅关注「彩票token」
  • 估值840亿AI实验室再放大招,他们要给大模型戴上「紧箍咒」
  • 苹果掀桌!扔掉AlphaFold核心模块,开启蛋白折叠「生成式AI」时代
  • 自动驾驶进入大模型时代,主机厂寻找「联合创始人」
  • 复旦等揭秘机器人“大脑”安全漏洞:一张图就能让它“宕机”,攻击成功率76.2%
  • DASFAA 2025 | 湖大等提出SCRA-VQA:给LLM一份“精装修”的图像描述,无需训练提升VQA性能
  • 苹果官方旗舰店也放假,商品不发货;腾讯推「老年打车」服务;车主酒驾,智能驾驶「报警」|极客早知道

刚刚,奥特曼首曝:AI取代CEO后,我想去当农民!



  新智元报道  

编辑:KingHZ
【新智元导读】想象一下,AI取代了你的工作,甚至连OpenAI的CEO也如此——奥特曼的答案竟是去当农场主!他分享了十年高压下的农场梦想,强调人类渴望创造价值永不止息。短期岗位流失不可避免,但长期来看,AI将催生更以人为本的新职业。


一图看透全球大模型!新智元十周年钜献,2025 ASI前沿趋势报告37页首发


AI狂飙已至,认知仍未醒来——

「技术悬差」正在撕裂时代的节奏。

当大众还沉浸于ChatGPT带来的新鲜感时,AI早已悄然跨越了「最聪明的人类大脑」的门槛。

在多项顶级智力任务中,AI已然胜出人类,展现出突破性认知与推理能力。

这种「技术悬差」正在快速拉大:AI所拥有的能力,远超社会、经济乃至监管系统的普遍理解与应用水平。

当AI迈入可自我进化的新阶段,问题不是「能不能」,而是「我们是否跟得上」——解决问题的速度,是否永远跑在问题之前?

在《MD MEETS》的首期节目中,Axel Springer的首席执行官Mathias Döpfner与OpenAI首席执行官奥特曼,展开了一场毫无保留的对话,探讨AI带来的机遇与风险。

话题从「AI与工作」到「人类灭绝风险」,再到「AI时代的新闻业」,甚至延伸到「人类是否该永生」——几乎没有禁区。

奥特曼分享了他对超级智能的思考,以及他在AI接管自己工作后想去当农民的个人梦想。

这是一场罕见而真诚的对话,让我们得以一窥这位正在塑造未来的重要声音。


奥特曼:未来不做CEO就去搞农场


每当谈到AI,人们都会关心一个问题——它会不会取代人类工作?是AI创造工作机会多,还是毁掉的工作更多?

奥特曼认为:

短期来看,AI确实会取代大量工作岗位。但从长期看,就像以往每一次技术革命一样,人类总能找到全新的事情可做。  


我相信人类对「创造价值」、「帮助他人」、「融入社会」的渴望是无限的。


每次技术革新,总有人说「这下完了,我们以后都没工作了」。可事实证明,这其实只是想象力的失败。

也有人说这次不同,因为AI触及的是人类最核心的「智力」部分,那我们还能做什么?

但奥特曼认为:人类天生关注彼此,而非「机器世界」。焦点仍在人与人的关系。

他虽无法预测具体岗位,但「几乎可以肯定,未来的工作将更以人为本」。

几周前,有人问奥特曼:

假设有一天AI连你的工作也取代了,你会做什么?


奥特曼出人意料地回答:当农场主(farmer)。为什么?

首先,奥特曼确实相信

未来某一天,AI会成为比我更优秀的OpenAI CEO。


这也正是OpenAI努力的方向。如果AI真的能胜任,那真是求之不得。

当然,如果他想继续留在OpenAI,可以扮演其他角色。

不过,奥特曼坦言,这十年来一直承受着巨大的压力,工作量也极其繁重。

他还拥有一块农场,时常前往——他真心喜欢那里的慢节奏与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。


史无前例:人工智能>人类智慧


在《未来简史》中,以色列作家尤瓦尔·赫拉利描述了人类的下一个时代——我们将变得近似于「神」:实现永生、不再为生计奔波、拥有无限智慧与知识。

这让奥特曼想起硅谷流行的一句话,大意如下:

我们拥有神祇般的技术,却秉持着中世纪的道德框架。


它指向一个现实:技术跃迁,已远超智慧、判断与社会建构能力的提升。

这种失衡感让奥特曼感到不安。他不知如何应对,因为技术洪流已至。这不再是空谈,多年来他持续探讨这个话题。

在他看来,今年AI首次超越了人类智慧——这无疑是历史性转折点。

生活仍在继续,但某些根基已悄然改变。

未来是否真的会像科幻那样发展,谁也说不准。

是我们把意识上传到电脑中、实现永生?还是我们只是在治愈一些疾病、延长寿命?这些他都不确定。

不过,奥特曼推荐了前几年的动画《Pantheon》,探讨了类似的主题。它探讨的这些问题,如今已不再是抽象的哲学问题,而是现实。

但奥特曼并不向往「永生」。

他很难想象「永生」到底意味着什么。真正实现永生、治愈所有疾病、器官无限替换……那种「永远」实在太长了。

在他看来,自然的更新与新陈代谢,是社会前进的必要条件。

比起寿命本身,他更希望人生中的「生病阶段」越短越好。

理想状况是:健康地活很久,然后突然快速地走完最后一程。


OpenAI的关键转折点


当初一起推动这场AI革命的,有不少人现在彼此竞争——Peter Thiel、Elon Musk、Demis Hassabis、Mustafa Suleyman、Paul Graham、Marc Andreessen……

在这群人中,谁对奥特曼影响最大?

在他看来,很难评出「谁影响最大」,但他们组成了紧密交织的生态系统。

整个产业就像一个协同网络,有人在做芯片,有人在训练模型,有人在做应用产品。

当然,也有很多企业在竞争,但氛围更像早期互联网或半导体——不是一人一企之功,而是整个圈子的推进。

主持人追问:「那你觉得你自己最重要的贡献是什么?但有没有某个时刻、某个决策,你认为是至今最关键的一步?」

奥特曼表示最关键的一步可能是:决定把所有资源押在「扩大算力、扩展模型」这条路线上。

这是在发现Scaling Laws之后,OpenAI做出的生死攸关的抉择。

彼时,认同者寥寥。主要对手 DeepMind 甚至认为:语言模型并不重要,也不是正确路径。

哪怕OpenAI发布了GPT-3,很多人依旧觉得没什么用,直到ChatGPT上线,才真正让世界意识到其实际价值。

所以,奥特曼认为当时那个「下重注」的决策——

在模型规模扩张上,投入巨资、集中研究,是一个巨大贡献。

要知道,那时候这条路远不像今天看起来那么顺理成章,无论从资本投入还是研究方向上,都是高风险。

他还将「开放ChatGPT」视为另一大贡献。

让公众使用ChatGPT,是一种信念驱动。彼时不少人认为AI仍不安全,不宜开放,研发应保持「半封闭」。

但OpenAI相信:真正的安全,离不开公众的深度参与。

所以,奥特曼认为他的角色并不总是某个「关键时刻」的决定,而是无数个「小决策」累积起来。


人类灭绝风险并非空谈


奥特曼曾说过,「超级智能」是对人类生存最大威胁之一,因此他早期就在呼吁加强监管。

博客链接:https://blog.samaltman.com/machine-intelligence-part-1

这一立场至今未变,但他也澄清:所谓「监管」,并非「能否用于银行业务」等日常应用限制。

他指的是:针对可能带来「人类级风险」的技术,要有清晰的框架。

奥特曼曾表示「超级AI带来人类灭绝」的概率大约是2%。

奥特曼的核心意思说,这种风险是「非零、值得认真对待」,并不是具体的概率预测。

但主持人认为:

就算2%也已经很高了。毕竟,一架飞机失事的概率也只是0.00001%。


如果2%是毁灭整个人类文明的风险,那就非常严峻了。


奥特曼完全同意这种观点。这也是为什么他一开始就在写博客呼吁重视这个问题。

他大致把风险分成三类:

第一类,AI没有「失控」,但「人用AI做坏事」。

AI本身完全听指令,但如果掌握AI的国家或组织,穷兵黩武,那它可以用AI造成巨大破坏,比如开发生物武器、入侵核系统等等。

这不是AI的问题,而是「滥用问题」。

第二类,是经典的科幻灾难模型:AI获得某种自主性。

为了实现目标,它不想被人类关闭——就算没有「意识」或「主观意图」,它也可能基于算法策略走向错误方向。

这属于典型的「对齐失败」。

但还有第三类,更容易被忽略,却很可能最真实——

那就是AI并没有恶意,也没有叛变,只是「自然而然」地接管了世界。

你想想现在的ChatGPT——

成百上千万的人每天都在用,接下来可能是十亿人。越来越多的人依赖它来做出重要决策。

一开始,它只是帮你出点主意,效果还行。后来,它给出的建议越来越靠谱。

再后来,它给你一些你听不懂的建议——但实践证明,它总是对的。

你会怎么做?你要么跟着它走,要么落后于别人。

于是,大家都开始照着AI的建议做。

AI本意是帮你,但它越帮越多,最后几乎决定了你的人生选择。

然后,这些人再把新的行为数据喂回去训练模型,模型又变得更聪明,反馈又更强。

长此以往,整个社会、整个经济,都陷入AI-人类协作的闭环之中。

那时,谁还能说自己是「自由意志」?

它没有恶意,却实际控制了一切。

也有人反驳说:人类作为高智生命,也没有消灭蚂蚁这种低等生物。所以即使AI更强大,也不代表它一定要毁灭我们。

OpenAI联合创始人Ilya Sutskever,曾经说过:「我们应当期望,未来的超级智能,能像慈爱的父母对待孩子一样,对待我们人类。」

这和「AI要友善」不完全一样,更像是一种温暖、有情感的引导。

这句深度触动了奥特曼。


AI时代,新闻不死


奥特曼此行来到柏林,是来领取Axel Springer Award。

作为出版行业的一员,主持人必须问一个现实问题:新闻行业如今遭遇双重打击——

一方面是压制,另一方面则是AI「答案机器」的冲击。

奥特曼怎么看新闻行业的未来?我们还需要新闻业吗?

奥特曼认为当然需要新闻业,而且他非常感激新闻业对社会所做的贡献。

如果我们回顾人类历史上那些「繁荣盛世」的共同点——不只是经济繁荣,更是人的生活质量持续提升——那么,「言论自由」几乎始终是其中核心要素。

社会仍然需要那些实时追踪世界动向、提供深度解读的专业人士。没有他们,我们的AI系统也将失去赖以训练的基础。

当然,新闻形态也许会改变:

从机构化媒体,转向「个体记者+社交媒体」;从品牌信任,转向「对人的具体信任」;

但「值得信任的事实揭示者」这个角色,绝不会消失。

主持人更担心的是另一件事:在大模型的冲击下,「版权」这个概念正面临彻底崩溃。

现实就是:如今的AI模型大量吸收已有数据——而一旦某项内容发布出来,就会立刻被AI「吞掉」,作者却无法从中获得任何回报。

没有商业激励,谁还愿意投入大量精力去深挖真相?

奥特曼表示理解这种担忧,而且他也多少持乐观态度,因为新闻业和AI业的利益其实是一致的。

没有源头内容,AI就没有原料可学。

要么我们找到全新经济模型,要么就得在现有框架上加点「微创新」,来激励更多人持续生产优质内容。

奥特曼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方向是「微支付系统」——让人们为真正有价值的内容,哪怕付出几分钱。

过去几十年这太难了,但在AI智能体时代,也许这终于可以实现。

音乐原本就是最「流动」的内容形态——电台随便播、DJ随便放,所以早就建立了多层次版权机制。

新闻也能找到自己的「可持续发展路径」。

参考资料:
https://www.mdmeets.com/ 
https://x.com/slow_developer/status/1973727163108192666 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app=desktop&v=rF0tQtDMwHM
https://x.com/deredleritt3r/status/1973517391230353641

<br>


    <a class="media_tool_meta meta_primary" href="http://mp.weixin.qq.com/s?__biz=MzI3MTA0MTk1MA==&amp;mid=2652631878&amp;idx=1&amp;sn=8dba933ade6d7ff5a10e8b8d4280a9c7&amp;chksm=f0d96baa8a19b80b8fa1bdf8fc9f95b580bfda5c7eaa2a45df5516d5da79a0e184b641c754c8&amp;scene=0#rd"  target="_blank">文章原文</a>
    <br>




<img alt="" class="" height="1px" src="https://images.weserv.nl/?url=http://www.jintiankansha.me/rss_static/5418/WiXBE2t8tn&amp;maxage=1y"  width="1px"></div></div></body></html>

联系我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