动态列表

  • 3年手搓ChatGPT!剑桥天才少年在Minecraft游戏中爆火回归
  • 一举击败Claude Code!微软提出代码生成黑科技:一键直出36K行代码
  • 刚刚,202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!三位得主点燃器官移植希望
  • OpenAI入股AMD,股价暴涨35%!奥特曼左手黄仁勋,右手苏姿丰,通吃全球算力
  • 自进化Agent的第三种可能:隐式记忆,不动模型参数,胜过GRPO
  • 真实数据、全链路、可复核:GenoMAS打造更可信的基因分析智能体
  • NeurIPS 2025 | 高通提出GCL:无需额外数据,通用多模态检索迎来“一统江湖”新范式
  • NeurIPS 2025 | 慕尼黑工业大学提出SIM(3)等变网络:让3D形状补全告别“姿态偏见”,实现跨域泛化
  • 今日迎本世纪「最晚中秋月圆」;雷军:小米17 五天销量破百万;ChatGPT 或添私信聊天功能
  • 腾讯王者归来:混元图像3.0登顶LMArena!一手实测全球最强图像AI
  • AI「学不会」竟成相变探针!UCSD华人联手谷歌等,曝光量子纠缠秘密
  • 最新,2025诺奖预测出炉!中国科学家有望拿下化学奖?
  • 奥特曼:感受不到GPT-5变强,是因为你还不够「专业」
  • GPT-6或将比GPT-5强10倍!奥特曼揭秘ChatGPT如何诞生
  • 宾大提出F³:事件相机迎来“预测性”表征新范式,光流、分割、深度全SOTA!
  • “移步换景”一试,大模型全乱了:OST-Bench揭示MLLM时空推理短板
  • NeurIPS 2025 | AI也能做数学建模?本科生携手MM-Agent勇夺美赛全球前2%
  • LSTM之父再出手!xLSTM挑战Transformer:一场关于Scaling Laws的正面交锋
  • 微软下架「炉石」等多款游戏;华为云:华为算力效能超英伟达芯片 3 倍;马斯克回应特斯拉机器人打拳:并非遥控
  • 陶哲轩联手GPT-5,1小时攻克数学难题!全程无需编码,OpenAI副总惊呼
  • 1亿签约金抢AI大神?谷歌AI元老劝退全网:别再读博了!
  • 三天逆袭,Sora登顶美榜!15秒大片玩疯奥特曼,全网直呼真假难辨
  • 10个Agent一键组队:并行智能体协作,端到端交付从24h缩减到4h!
  • 首位AI女演员出道!好莱坞「天敌」来了,下一代偶像全是代码制造?
  • 南理工提出FMC-DETR:巧用“频率解耦”,航拍小目标检测精度飙升8.2% AP50
  • 网红挑战特斯拉FSD穿越美国出车祸;小米回应「小米汽车突然自己开走」;Sora 登顶美区苹果商城免费榜
  • 刚刚,Anthropic紧急换帅!新任CTO执掌算力命脉,直面OpenAI千亿赌局
  • Gemini 3.0 Pro内测流出,编程实力惊人!下周上线
  • 刚刚,奥特曼首曝:AI取代CEO后,我想去当农民!
  • 华人主导谷歌SLED,论文登顶会!一键让模型学会自救
  • LeCun考虑辞职!Meta AI百亿豪赌引爆「内战」,逼走首席科学家
  • NeurIPS 2025 | RAD:基于大规模3DGS孪生数字世界的端到端强化学习训练策略
  • 小米 17 系列销量超百万;苹果新产品泄密源头疑为越南工厂;低价版 model Y 现身官网代码|极客早知道
  • 刚刚,这家0产品0模型就估值854亿的公司,终于发布了首款产品!
  • 刚刚,奥特曼亲赴,韩国「举国」投靠!
  • 奥特曼「一张脸」引爆全球狂欢!Sora 2冲上APP榜第三,邀请码炒到1250元
  • 60岁老人AI养生三个月吃进医院!「AI精神病」全球扩散,OpenAI急招医生
  • 一杯咖啡,3亿美金!斯坦福天才少女退学创业,Meta AI大牛排队加入
  • 武大新作MASt3R-Fusion:融合IMU与GNSS,为新一代视觉SLAM注入“多感官”智慧
  • 中科大、清华、快手等发布OpenGPT-4o-Image:为多模态AI打造的“超级燃料”,图像编辑性能提升18%
  • 历史首位,马斯克身家突破 5000 亿美元;王腾注销、清空多个社媒账号;美国演员工会抵制 AI 演员
  • 刚刚,OpenAI Sora 2重磅登场!首个APP上线,或将成为AI时代新TikTok
  • Sora 2全网疯狂实测:以假乱真、脑洞大开、虚实难分|附首个APP教程和邀请码
  • OpenAI和DeepMind大佬离职联手,誓用AI科学家实现室温超导!已融3亿美元
  • 南洋理工联合商汤提出Visual Jigsaw:像玩拼图一样,显著提升多模态大模型的视觉理解力
  • 天津大学联合腾讯提出Wan-Alpha:一键生成高质量透明视频,发丝级抠图不再是梦
  • OpenAI 深夜重磅推出新视频模型和独立 App;英伟达市值突破4.5万亿美元;特斯拉预计推出第三代人形机器人 | 极客早知道
  • 刚刚!软银系创始人4个月打造机器人超级黑马,获2轮近亿元融资
  • 博士生,当代最穷科研民工?Nature最新调查:不涨工资,我们就跑路了
  • Thinking Machines曝LoRA终极指南:10倍学习率,媲美全参微调
  • AI改造出行体验:滴滴的试验能否开启行业范式转变?
  • GPT-5「降智」真相曝光:不是变笨,而是五个超级开关没激活
  • OpenAI 刚刚发布了属于 AI 的抖音,还有 Sora 2
  • YOLO26首份学界评论:端到端无NMS,目标成为边缘设备实时目标检测新标杆
  • NeurIPS 2025 | 清华大学与华为等提出全新正则化方法,破解稀疏视图3DGS“协同适应”难题
  • DeFacto:用强化学习治愈AI幻觉,让多模态模型“有据可查”
  • 榜一换人!OCRBench v2九月新榜:揭示多模态大模型文档智能真实水平
  • 把“俄罗斯方块”搬进设计室:物竞天择让振动微型机器人进化得越跑越快
  • LoRA到底能否媲美全参?Thinking Machines用实验曲线划出「无悔区」
  • DeepSeek V3.2 发布,API 成本减半;特斯拉员工被机器人打伤,索赔 5100 万美元;Claude 新模型登场

乔纳森下一个iPhone神话,要黄了?OpenAI秘密AI硬件深陷三重困境



  新智元报道  

编辑:好困 KingHZ
【新智元导读】Jony Ive的硬件精英团队倾力打造迷人外壳,却难掩OpenAI的算力困境;这个掌上AI,将如何从技术风暴中破茧而出?

一图看透全球大模型!新智元十周年钜献,2025 ASI前沿趋势报告37页首发

在科技界的万神殿中,少有组合能像奥特曼(Sam Altman)与乔纳森(Jony Ive)这样,激起如此巨大的想象涟漪。

前者是AI革命的旗手,推动了ChatGPT诞生;后者则缔造了苹果美学,将冰冷的科技雕琢成无数人渴望的艺术品。

当两人宣布联手,外界期待的不只是新产品,更像是一个新计算时代的序章。

而这,也正是他们的宏伟蓝图:打造一款终极个人AI助理。

这款无屏、巴掌大小的设备,通过摄像头与麦克风感知物理世界,倾听你的每一个请求,并以智慧与优雅作出回应。

然而,这支梦之队正遭遇一场意想不到的「技术风暴」。

据多位知情人士透露,该设备计划于明年发布。

但在这一宏伟蓝图背后,一系列棘手的难题正浮出水面,让这个神秘项目的未来充满了变数。

没有屏幕的未来AI

首先,我们来想象一下这个设备:

  • 它不是手机配件,也不是另一款智能音箱,而是独立的、始终在线的伙伴。

  • 它可以放在书桌上,也可以被随身携带。

  • 它没有屏幕,只有摄像头作为它的「眼睛」,麦克风作为它的「耳朵」。

  • 它全天候地、默默地收集着你周围的数据流(声音、影像、对话),并以此构建一个专属于你的、不断成长的「虚拟记忆」。

这个概念,可谓是过去十年所有智能助理梦想的终极形态。

此前有媒体称,OpenAI可能正探索「智能钢笔」之类的AI设备。

亚马逊的Alexa和谷歌的Home,最终大多沦为厨房定时器和音乐播放器。

而奥特曼与乔纳森瞄准的,是一个真正强大、有用且懂你的「电脑朋友」(a computer friend)。

硬件的设计,无疑是乔纳森的舒适区。

他那曾为iMac、iPod和iPhone注入灵魂的团队,正倾力打造这件作品的迷人外壳。

今年五月,OpenAI更是直接将乔纳森的初创公司io和团队收入麾下

之后,OpenAI并持续从苹果和Meta的VR/AR部门招兵买马。甚至,已经开始与立讯精密合作,为量产做准备。

但问题在于,绝美的躯壳,如果缺少了强力的心脏和聪慧的灵魂,终究只能沦为「花瓶」。

而这恰恰是项目目前面临的最大困境:基础设施和软件。

难以逾越的三道坎

第一道:算力与时延。多模态、始终在线,云端压力立刻飙升。百万级销量意味着供给与成本的双重考题。

算力是导致延迟的一个主要因素,这就是物理现实。

亚马逊能支撑数亿台Alexa设备,是因为它拥有全球最庞大的云计算帝国AWS。谷歌亦然。

但OpenAI虽让全球科技巨头都感到焦虑,但算力资源「捉襟见肘」。

对此,有知情人士表示:「OpenAI连为ChatGPT获取足够算力都已费尽心力更不用说是一款AI设备了。他们需要先解决这个问题。

一个「始终在线」、实时处理音频和视觉信号的消费级设备,其背后所需的算力是天文数字。

如果这个设备成功售出数百万台,那么OpenAI将形成算力黑洞,足以吞噬现有的所有算力。

算力是摆在奥特曼面前的第一道、也是最现实的一道坎。

第二道坎:人格与边界。别谄媚、别唠叨、别越界。为机器注入刚刚好的「灵魂」

如果说算力是物理层面的难题,那么设备的「个性」设计则是艺术上的难题。

或许,这是整个项目中最迷人,也最令人头痛的部分。

OpenAI和乔纳森团队试图定义的,是这个AI伙伴的声音、语调及其行为方式。这远比设计一个App界面要复杂得多。

这个概念是,你应该有一个电脑朋友,而不是那种奇怪的AI女友。

它应该是「Siri,但更出色」,一个既平易近人又不造成打扰的存在。但这其中的平衡拿捏,难于登天。

对此,一位知情人士透露:「模型的个性很难平衡。它不能太谄媚,也不能太直接;既要乐于助人,又不能在反馈循环中喋喋不休。」

如何让它在需要时才介入?如何告诉它何时该结束对话?这些,至今仍是ChatGPT都未能完美解决的问题。

AI过于热情,会让人毛骨悚然,而过于冷漠则毫无用处。他们正在寻找的,是一种微妙的、恰到好处的「存在感」。

而这个市场的凶险,已有前车之鉴

初创公司Humane打造的AI Pin项目,虽有奥特曼的个人投资加持,最终却宣告失败。

另一款名为Friend的AI伴侣吊坠,因其「令人毛骨悚然」和「尖酸刻薄」的个性而备受批评。

显然,为机器注入讨人喜欢的灵魂,是这个赛道上最难攻克的堡垒。

第三道坎:「隐私」的达摩克利斯之剑

一个「始终在线」、全天候收集你周围视觉和音频数据的设备,无疑会引发巨大的隐私恐慌。

虽然在现阶段,技术难题的优先级更高,但这个根本性的社会和伦理问题,像一把悬在项目头顶的利剑,随时可能落下。

一场证明身价的豪赌

如今,OpenAI估值已飙升至5000亿美元,成为全球最具价值的私营科技公司之一。

进军硬件,是他们证明估价合理性、摆脱对软件服务单一依赖的关键一步。他们渴望的,是拥有下一个计算平台的入口,而不是仅仅成为平台上的一个应用。

目前,该设备仍处高度保密阶段。

但透过这些泄露出的挣扎与挑战,我们得以窥见创造未来的真实代价。

这不仅仅是代码、芯片和工业设计,更是对人性、交互和界限的反复探索与艰难权衡。

最终,这对梦之队能否将噩梦般的难题,锻造成一个划时代的梦想之作,我们拭目以待。

参考资料:
https://www.ft.com/content/58b078be-e0ab-492f-9dbf-c2fe67298dd3


<br>


    <a class="media_tool_meta meta_primary" href="http://mp.weixin.qq.com/s?__biz=MzI3MTA0MTk1MA==&amp;mid=2652632470&amp;idx=2&amp;sn=423056c6cb3389790de2c0a5e87a2963&amp;chksm=f0fccba8a46841194e41238373062d240f1684d9efdc25a4232865beb9d762e8a79e4c99b11c&amp;scene=0#rd"  target="_blank">文章原文</a>
    <br>




<img alt="" class="" height="1px" src="https://images.weserv.nl/?url=http://www.jintiankansha.me/rss_static/83671/0cI7375kZU&amp;maxage=1y"  width="1px"></div></div></body></html>

联系我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