动态列表

  • 陶哲轩联手ChatGPT!10分钟击碎30年「无理」难题,数学圈炸裂
  • 刚刚,奥特曼官宣ChatGPT「终极OS入口」!8分钟速搭智能体,8亿人狂欢
  • 顿悟不是玄学!港科大清华等联手:撕开推理黑箱,RL让AI像人思考
  • 4万亿帝国接班人浮出水面!苹果不需要另一个库克
  • 刚刚,20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!量子计算成最大赢家
  • 告别梯度!Evolution Strategies全参微调挑战PPO/GRPO:更稳、更省、更好复现
  • NeurIPS 2025 | 北邮用“图+文”把人物检索拉满:自动合成数据 × 细粒度特征对齐
  • MICCAI 2025 | 莱斯大学提出MetaSeg:参数减少90%,元学习隐式网络重塑医学图像分割
  • OpenAI 与 AMD 签百亿美元协议,后者股价暴涨;特斯拉廉价 Model Y 将于 7 日发布;知名旅行、听歌应用入住 ChatGPT
  • 乔纳森下一个iPhone神话,要黄了?OpenAI秘密AI硬件深陷三重困境
  • 3年手搓ChatGPT!剑桥天才少年在Minecraft游戏中爆火回归
  • 一举击败Claude Code!微软提出代码生成黑科技:一键直出36K行代码
  • 刚刚,202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!三位得主点燃器官移植希望
  • OpenAI入股AMD,股价暴涨35%!奥特曼左手黄仁勋,右手苏姿丰,通吃全球算力
  • 真实数据、全链路、可复核:GenoMAS打造更可信的基因分析智能体
  • 自进化Agent的第三种可能:隐式记忆,不动模型参数,胜过GRPO
  • NeurIPS 2025 | 高通提出GCL:无需额外数据,通用多模态检索迎来“一统江湖”新范式
  • NeurIPS 2025 | 慕尼黑工业大学提出SIM(3)等变网络:让3D形状补全告别“姿态偏见”,实现跨域泛化
  • 今日迎本世纪「最晚中秋月圆」;雷军:小米17 五天销量破百万;ChatGPT 或添私信聊天功能
  • 腾讯王者归来:混元图像3.0登顶LMArena!一手实测全球最强图像AI
  • AI「学不会」竟成相变探针!UCSD华人联手谷歌等,曝光量子纠缠秘密
  • 最新,2025诺奖预测出炉!中国科学家有望拿下化学奖?
  • 奥特曼:感受不到GPT-5变强,是因为你还不够「专业」
  • GPT-6或将比GPT-5强10倍!奥特曼揭秘ChatGPT如何诞生
  • 宾大提出F³:事件相机迎来“预测性”表征新范式,光流、分割、深度全SOTA!
  • LSTM之父再出手!xLSTM挑战Transformer:一场关于Scaling Laws的正面交锋
  • NeurIPS 2025 | AI也能做数学建模?本科生携手MM-Agent勇夺美赛全球前2%
  • “移步换景”一试,大模型全乱了:OST-Bench揭示MLLM时空推理短板
  • 微软下架「炉石」等多款游戏;华为云:华为算力效能超英伟达芯片 3 倍;马斯克回应特斯拉机器人打拳:并非遥控
  • 陶哲轩联手GPT-5,1小时攻克数学难题!全程无需编码,OpenAI副总惊呼
  • 1亿签约金抢AI大神?谷歌AI元老劝退全网:别再读博了!
  • 三天逆袭,Sora登顶美榜!15秒大片玩疯奥特曼,全网直呼真假难辨
  • 10个Agent一键组队:并行智能体协作,端到端交付从24h缩减到4h!
  • 首位AI女演员出道!好莱坞「天敌」来了,下一代偶像全是代码制造?
  • 南理工提出FMC-DETR:巧用“频率解耦”,航拍小目标检测精度飙升8.2% AP50
  • 网红挑战特斯拉FSD穿越美国出车祸;小米回应「小米汽车突然自己开走」;Sora 登顶美区苹果商城免费榜
  • 刚刚,Anthropic紧急换帅!新任CTO执掌算力命脉,直面OpenAI千亿赌局
  • Gemini 3.0 Pro内测流出,编程实力惊人!下周上线
  • 刚刚,奥特曼首曝:AI取代CEO后,我想去当农民!
  • 华人主导谷歌SLED,论文登顶会!一键让模型学会自救
  • LeCun考虑辞职!Meta AI百亿豪赌引爆「内战」,逼走首席科学家
  • NeurIPS 2025 | RAD:基于大规模3DGS孪生数字世界的端到端强化学习训练策略
  • 小米 17 系列销量超百万;苹果新产品泄密源头疑为越南工厂;低价版 model Y 现身官网代码|极客早知道
  • 刚刚,这家0产品0模型就估值854亿的公司,终于发布了首款产品!
  • 刚刚,奥特曼亲赴,韩国「举国」投靠!
  • 奥特曼「一张脸」引爆全球狂欢!Sora 2冲上APP榜第三,邀请码炒到1250元
  • 60岁老人AI养生三个月吃进医院!「AI精神病」全球扩散,OpenAI急招医生
  • 一杯咖啡,3亿美金!斯坦福天才少女退学创业,Meta AI大牛排队加入
  • 武大新作MASt3R-Fusion:融合IMU与GNSS,为新一代视觉SLAM注入“多感官”智慧
  • 中科大、清华、快手等发布OpenGPT-4o-Image:为多模态AI打造的“超级燃料”,图像编辑性能提升18%
  • 历史首位,马斯克身家突破 5000 亿美元;王腾注销、清空多个社媒账号;美国演员工会抵制 AI 演员
  • 刚刚,OpenAI Sora 2重磅登场!首个APP上线,或将成为AI时代新TikTok
  • Sora 2全网疯狂实测:以假乱真、脑洞大开、虚实难分|附首个APP教程和邀请码
  • OpenAI和DeepMind大佬离职联手,誓用AI科学家实现室温超导!已融3亿美元
  • 天津大学联合腾讯提出Wan-Alpha:一键生成高质量透明视频,发丝级抠图不再是梦
  • 南洋理工联合商汤提出Visual Jigsaw:像玩拼图一样,显著提升多模态大模型的视觉理解力
  • OpenAI 深夜重磅推出新视频模型和独立 App;英伟达市值突破4.5万亿美元;特斯拉预计推出第三代人形机器人 | 极客早知道

TPAMI 2025 | 电子科大等提出EEMFlow:从事件相机学习高效Meshflow与光流,速度提升30倍

CV君 2025-10-07 15:32 江苏

性能炸裂,为事件相机运动估计开辟新道路!

大家好,今天想和大家聊一篇非常有意思的新工作,来自电子科技大学、香港科技大学和西南交通大学的研究者们,他们关注的是一个越来越火的领域——事件相机(Event Camera)。

这篇被 TPAMI 2025 录用的论文,标题为《Learning Efficient Meshflow and Optical Flow from Event Cameras》,不仅提出了一个全新的任务——基于事件的网格流估计(event-based meshflow estimation),还带来了一整套解决方案,包括一个大规模数据集和一个超高效的模型。

简单来说,事件相机是一种模仿生物眼睛工作原理的传感器,它不像传统相机那样固定频率曝光,而是只在像素亮度发生变化时才产生“事件”信号。这让它在处理高速运动和高动态范围场景时优势明显,不会产生运动模糊。而“Meshflow”则是一种稀疏的运动表示,它通过追踪网格顶点的位移来描述场景的动态,比计算每个像素运动的光流(Optical Flow)要高效得多。

作者们发现,虽然事件相机好处多多,但在 Meshflow 估计这个方向上,还存在两大难题:一是缺少专门的、带标注的数据集;二是事件数据本身密度不均的问题一直没得到很好的解决。

面对这些挑战,作者们可以说是“从无到有”地搭建了一套研究框架。

挑战与动机:为何需要新的数据集和方法?

事件相机虽然强大,但不同设备、不同场景下采集到的事件数据,其“密度”——即事件点的数量和分布——千差万别。如下图所示,现有的几个真实世界数据集(240C, MVSEC, DSEC, EventVOT)的事件密度分布几乎没有重叠,分辨率也各不相同,这给模型的泛化能力带来了巨大挑战。

此外,当时领域内还没有专门为 Meshflow 任务设计的大规模事件数据集,这极大地限制了相关研究的展开。

HREM/HREM+:首个大规模事件Meshflow数据集

为了解决数据荒的问题,作者首先构建了一个大规模、高分辨率(1280x720)的事件Meshflow数据集,命名为 HREM (High-Resolution Event Meshflow)。

上图展示了整个数据生成流程。他们从3D场景和相机参数出发,生成高帧率视频和密集的光流,然后通过事件模拟器生成事件数据,并最终处理得到作为基准真相(Ground Truth)的 Meshflow 标签。

为了让大家更直观地理解,上图展示了从密集光流生成稀疏 Meshflow 的过程,通过对网格顶点的运动进行中值滤波,最终得到平滑且鲁棒的运动场。

相比之前的同类数据集,HREM 的优势非常明显:

不仅如此,为了研究事件密度对模型性能的影响,作者还将 HREM 扩展为 HREM+ ,这是一个多密度事件数据集,为模型的鲁棒性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源。

HREM+ 数据集中不同密度的事件数据可视化

EEMFlow:轻量且高效的事件Meshflow网络

有了数据,接下来就是模型了。作者提出了一个名为 EEMFlow (Efficient Event-based MeshFlow) 的轻量级网络。

这是一个精心设计的编码器-解码器架构,输入是两个时间窗口内的事件体素网格(Voxel Grid),输出是预测的 Meshflow。它通过金字塔编码器提取多尺度特征,并利用扩张特征相关性(Dilated Feature Correlation)来计算代价空间(Cost Volume),最终由解码器输出结果。整个设计兼顾了速度和精度。

EEMFlow+:向密集光流的升级

作者并未止步于稀疏的 Meshflow,他们将 EEMFlow 升级为 EEMFlow+ ,使其能够支持密集的事件光流估计。这里的关键是一个名为 CDC (Confidence-induced Detail Completion) 的模块。

CDC 模块结合了基于密集卷积网络的自修正器(Self-corrector)和基于自注意力机制的自相关(Self-correlation),能够在从粗到精的光流恢复过程中,有效地修正双线性上采样带来的误差,从而保留清晰的运动边界。

ADM:应对变化的事件密度

为了解决前面提到的事件密度不一的“老大难”问题,作者还设计了一个即插即用的 ADM (Adaptive Density Module) 模块。

ADM 能够自适应地将输入事件数据的密度调整到一个更优的范围,这极大地增强了模型在不同场景、不同设备下的泛化能力。

惊人的实验结果:速度与精度的双重胜利

是骡子是马,拉出来遛遛。EEMFlow 的表现确实没让人失望。

从上图的计算开销与精度对比中可以看到,EEMFlow(红色圆圈)在保持极低端点误差(EPE)的同时,推理时间大幅领先,参数量也极小。

在 HREM+ 数据集上的定量比较更是直接。与近期的SOTA方法(如ERAFT)相比,EEMFlow将推理时间减少了92%(从93 ms减少到7 ms),参数量也大幅减少,而精度(Avg EPE)却依然领先。

定性效果如何?来看几组对比。

在HREM数据集上的Meshflow估计效果对比,EEMFlow的结果更接近真实情况。

使用估计的Meshflow进行图像对齐,EEMFlow带来的鬼影更少,说明对齐更准。

在DSEC数据集上的光流预测对比,EEMFlow+ 的结果细节更丰富,边界更清晰。

此外,实验还证明了 ADM 模块的巨大价值。加入 ADM 后,EEMFlow 和 EEMFlow+ 的性能分别提升了约 8%10%,展现了其强大的泛化能力。

CV君觉得,这项工作最亮眼的地方在于它的系统性。作者不仅敏锐地指出了领域空白,还亲手填补了它——从构建高质量数据集到设计超高效模型,再到解决实际应用中的核心痛点(数据密度),一气呵成,为事件相机的运动估计领域铺设了一条宽阔的道路。

作者已经将代码和数据集全部开源,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项目主页一探究竟。

大家对这个方法怎么看?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!

阅读原文

跳转微信打开

联系我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