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智元报道
新智元报道
【新智元导读】清华物理系传奇特奖得主姚顺宇离职Anthropic,正式加盟谷歌DeepMind!他在Anthropic仅工作一年,离职原因中约40%与公司「价值观」不合。他指出现阶段AI研究如同17世纪热力学探索:虽缺乏完整理论,却充满规律发现的契机。
一图看透全球大模型!新智元十周年钜献,2025 ASI前沿趋势报告37页首发
清华物理系传奇特奖得主Yao Shunyu(姚顺宇),官宣离职Anthropic,正式加盟谷歌DeepMind!
从领英的履历来看,他在2024毕业到加州伯克利做了几个月博士后,2024年10月加入了Anthropic。
满打满算,姚顺宇在Anthropic只待了一年。
此次离职,姚顺宇在他的个人博客(文末有全文)声明了两点原因,其中几乎一半(40%)原因是因为Anthropic「价值观」问题!
众所周知,Anthropic此前在2025年9月4日的博文里把中国列为「adversarial nations」。
此举激起了AI领域国内外众多反对之声!
姚顺宇在博客中也透露,即使Anthropic内部,大多数人也不同意这种说法。
他认为这是离职的Anthropic的主要原因之一,其他原因涉及企业内部信息,无法透露。
顺便一提,现在搞大模型的Yao Shunyu有两位。
一位就是今天的主角,本科就读于清华大学物理系,研究方向为理论物理(包括但不限于理论凝聚态物理、理论高能物理和混沌系统)。
另一位就是OpenAI的Yao Shunyu(姚顺雨),目前最新动向还未「解禁」。
顺便说一句,这两位大神名字都太硬了,Yao Shunyu(拼音同汉字,尧舜禹),也只有这两位大神能压得住了~
姚顺宇在最新的领英中同时更新了一篇博客,详细总结了这一年在AI领域的经历。
上下滑动查看
在我离开伯克利的博士后岗位、加入Anthropic 不久后,我曾计划写一篇短文,主要是为自己留下一份笔记,记录我离开物理学、投身AI研究的心路历程。
然而,由于在Anthropic的工作异常紧张,我一直没能抽出时间动笔。
直到9月19日,我从Anthropic辞职,在加入谷歌DeepMind前有了一周的休息时间。
主要原因在于,我想寻找一个对年轻人机会更多的方向。
理论物理是一个绝佳的思维训练领域:它充满智力挑战、博大精深,并需要运用来自数学、计算机科学(如复杂性理论)以及物理学本身等多个领域的知识。
然而,这个领域多年来已缺乏新的实验数据支撑。
一个没有实验指引的领域,会面临很多方面的问题。比如,我们很难客观地评判一项理论工作的价值,也很难仅通过系统性的实验来消除分歧、澄清困惑。
于是,我将选择范围缩小到了AI和QC(Quantum Computing,量子计算)。
尽管我相信QC在未来会变得至关重要,但我的感觉是,目前其瓶颈主要在于实验平台。因此,我选择了AI。
有趣的是,我发现AI研究与物理学研究有如下相似之处。
在某种意义上,这很像17世纪的热力学研究。
那时,人们甚至不知道「热」究竟是什么,事实上,当时学界依然信奉「燃素说」。
但这并未阻止人们进行科学的实验探索。例如,波义耳定律(Boyle's law)揭示了在温度恒定时,压力与体积之间的关系。
正是通过这样系统性地设计实验,人们才总结出了足够多的「定律」,并在此基础上指导了热机的发明与研究,最终改变了世界。
在我粗浅看来,如今的大规模AI模型领域与之类似。
一方面,我们仍未拥有可靠的理论或模型来描述大型神经网络的行为。
另一方面,系统性的研究已开始为我们揭示许多宝贵的认知,例如Scaling Law。
而进行这类系统性的研究,正成为在AI领域大规模取得持续进展的关键要素。
尽管我已经离开,但我依然认为Anthropic是物理学家(可能也包括其他STEM背景的博士)开启AI研究生涯的最好去处之一。
我于2024年10月1日加入Anthropic,当时我们开始为后来发布的Claude 3.7 Sonnet进行研究。
作为一名从事了多年物理研究的人,能够亲眼看到自己的研究成果迅速对前沿模型的能力产生影响,并见证人们与AI的交互方式随着新能力的涌现而改变,这是一种无与伦比的激动人心的体验。
然而,我最终决定离开,主要出于两个原因:
1. 约40%的原因是:我强烈反对Anthropic发表的反华言论。尤其是在最近的公开声明中,中国被称为「敌对国家」。需要澄清的是,我相信Anthropic的大多数人并不同意这种说法,但我认为自己已无法再待下去。
2. 剩下的60%则更为复杂。由于其中大部分涉及Anthropic的内部信息,因此不便透露。
与物理学相比,AI的发展速度快得惊人。
回首过去一年,发生的一切都让我感到惊讶。
我非常荣幸能见证Claude从3.7迭代到4.5的过程,我个人也收获良多。但,是时候继续前行了。
从个人发展的角度看,Anthropic是我第一份,也是唯一一份AI工作。因此,我不希望自己的经验和认知被某一个实验室所局限。(尤其是在如今,核心研究团队已不再公开发表论文的情况下。)
所以Anthropic,与你共事很棒,但没有你我会更好。
我已于9月29日(2025年)加入谷歌DeepMind。
<br>
<a class="media_tool_meta meta_primary" href="http://mp.weixin.qq.com/s?__biz=MzI3MTA0MTk1MA==&mid=2652632777&idx=1&sn=c0d96a26378c1212e042be061c6ac1ab&chksm=f04a2b50218736261ed68183c0cf857d2ee23f4be5c280de3307969b5dc4493b3d27f760cdef&scene=0#rd" target="_blank">文章原文</a>
<br>
<img alt="" class="" height="1px" src="https://images.weserv.nl/?url=http://www.jintiankansha.me/rss_static/83671/WStiUzWjHv&maxage=1y" width="1px"></div></div></body></html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