动态列表

  • 赚100亿,烧1万亿!OpenAI算力神话:英伟达撒钱、AMD送股、全硅谷陪跑
  • 英伟达垄断AI算力局面或将被颠覆!AMD赌上身家发起决斗,奥特曼窃喜
  • 刚刚,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!偷溜进图书馆的少年,改变了世界
  • 小心,AI依赖会让你变笨!吴恩达等专家教你如何正确使用AI
  • IROS 2025 | Waymo与谷歌DeepMind联手提出Drive&Gen:用生成视频评估自动驾驶,虚拟测试更逼真
  • 告别深度传感器!慕尼黑工业大学提出DropD-SLAM:仅用单目RGB即可实现RGB-D级的SLAM精度
  • 陶哲轩联手ChatGPT!10分钟击碎30年「无理」难题,数学圈炸裂
  • 刚刚,奥特曼官宣ChatGPT「终极OS入口」!8分钟速搭智能体,8亿人狂欢
  • 顿悟不是玄学!港科大清华等联手:撕开推理黑箱,RL让AI像人思考
  • 4万亿帝国接班人浮出水面!苹果不需要另一个库克
  • 刚刚,20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!量子计算成最大赢家
  • 告别梯度!Evolution Strategies全参微调挑战PPO/GRPO:更稳、更省、更好复现
  • NeurIPS 2025 | 北邮用“图+文”把人物检索拉满:自动合成数据 × 细粒度特征对齐
  • MICCAI 2025 | 莱斯大学提出MetaSeg:参数减少90%,元学习隐式网络重塑医学图像分割
  • TPAMI 2025 | 电子科大等提出EEMFlow:从事件相机学习高效Meshflow与光流,速度提升30倍
  • OpenAI 与 AMD 签百亿美元协议,后者股价暴涨;特斯拉廉价 Model Y 将于 7 日发布;知名旅行、听歌应用入住 ChatGPT
  • 乔纳森下一个iPhone神话,要黄了?OpenAI秘密AI硬件深陷三重困境
  • 3年手搓ChatGPT!剑桥天才少年在Minecraft游戏中爆火回归
  • 一举击败Claude Code!微软提出代码生成黑科技:一键直出36K行代码
  • 刚刚,202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!三位得主点燃器官移植希望
  • OpenAI入股AMD,股价暴涨35%!奥特曼左手黄仁勋,右手苏姿丰,通吃全球算力
  • 自进化Agent的第三种可能:隐式记忆,不动模型参数,胜过GRPO
  • 真实数据、全链路、可复核:GenoMAS打造更可信的基因分析智能体
  • NeurIPS 2025 | 慕尼黑工业大学提出SIM(3)等变网络:让3D形状补全告别“姿态偏见”,实现跨域泛化
  • NeurIPS 2025 | 高通提出GCL:无需额外数据,通用多模态检索迎来“一统江湖”新范式
  • 今日迎本世纪「最晚中秋月圆」;雷军:小米17 五天销量破百万;ChatGPT 或添私信聊天功能
  • 腾讯王者归来:混元图像3.0登顶LMArena!一手实测全球最强图像AI
  • AI「学不会」竟成相变探针!UCSD华人联手谷歌等,曝光量子纠缠秘密
  • 最新,2025诺奖预测出炉!中国科学家有望拿下化学奖?
  • 奥特曼:感受不到GPT-5变强,是因为你还不够「专业」
  • GPT-6或将比GPT-5强10倍!奥特曼揭秘ChatGPT如何诞生
  • 宾大提出F³:事件相机迎来“预测性”表征新范式,光流、分割、深度全SOTA!
  • NeurIPS 2025 | AI也能做数学建模?本科生携手MM-Agent勇夺美赛全球前2%
  • LSTM之父再出手!xLSTM挑战Transformer:一场关于Scaling Laws的正面交锋
  • “移步换景”一试,大模型全乱了:OST-Bench揭示MLLM时空推理短板
  • 微软下架「炉石」等多款游戏;华为云:华为算力效能超英伟达芯片 3 倍;马斯克回应特斯拉机器人打拳:并非遥控
  • 陶哲轩联手GPT-5,1小时攻克数学难题!全程无需编码,OpenAI副总惊呼
  • 1亿签约金抢AI大神?谷歌AI元老劝退全网:别再读博了!
  • 三天逆袭,Sora登顶美榜!15秒大片玩疯奥特曼,全网直呼真假难辨
  • 10个Agent一键组队:并行智能体协作,端到端交付从24h缩减到4h!
  • 首位AI女演员出道!好莱坞「天敌」来了,下一代偶像全是代码制造?
  • 南理工提出FMC-DETR:巧用“频率解耦”,航拍小目标检测精度飙升8.2% AP50
  • 网红挑战特斯拉FSD穿越美国出车祸;小米回应「小米汽车突然自己开走」;Sora 登顶美区苹果商城免费榜
  • 刚刚,Anthropic紧急换帅!新任CTO执掌算力命脉,直面OpenAI千亿赌局
  • Gemini 3.0 Pro内测流出,编程实力惊人!下周上线
  • 刚刚,奥特曼首曝:AI取代CEO后,我想去当农民!
  • 华人主导谷歌SLED,论文登顶会!一键让模型学会自救
  • LeCun考虑辞职!Meta AI百亿豪赌引爆「内战」,逼走首席科学家
  • NeurIPS 2025 | RAD:基于大规模3DGS孪生数字世界的端到端强化学习训练策略
  • 小米 17 系列销量超百万;苹果新产品泄密源头疑为越南工厂;低价版 model Y 现身官网代码|极客早知道
  • 刚刚,这家0产品0模型就估值854亿的公司,终于发布了首款产品!
  • 刚刚,奥特曼亲赴,韩国「举国」投靠!
  • 奥特曼「一张脸」引爆全球狂欢!Sora 2冲上APP榜第三,邀请码炒到1250元
  • 60岁老人AI养生三个月吃进医院!「AI精神病」全球扩散,OpenAI急招医生
  • 一杯咖啡,3亿美金!斯坦福天才少女退学创业,Meta AI大牛排队加入
  • 武大新作MASt3R-Fusion:融合IMU与GNSS,为新一代视觉SLAM注入“多感官”智慧
  • 中科大、清华、快手等发布OpenGPT-4o-Image:为多模态AI打造的“超级燃料”,图像编辑性能提升18%
  • 历史首位,马斯克身家突破 5000 亿美元;王腾注销、清空多个社媒账号;美国演员工会抵制 AI 演员

刚刚,清华物理传奇Yao Shunyu,跳槽谷歌DeepMind!



  新智元报道  

编辑:定慧 好困
【新智元导读】清华物理系传奇特奖得主姚顺宇离职Anthropic,正式加盟谷歌DeepMind!他在Anthropic仅工作一年,离职原因中约40%与公司「价值观」不合。他指出现阶段AI研究如同17世纪热力学探索:虽缺乏完整理论,却充满规律发现的契机。

一图看透全球大模型!新智元十周年钜献,2025 ASI前沿趋势报告37页首发

清华物理系传奇特奖得主Yao Shunyu(姚顺宇),官宣离职Anthropic,正式加盟谷歌DeepMind

从领英的履历来看,他在2024毕业到加州伯克利做了几个月博士后,2024年10月加入了Anthropic

满打满算,姚顺宇在Anthropic只待了一年。

此次离职,姚顺宇在他的个人博客(文末有全文)声明了两点原因,其中几乎一半(40%)原因是因为Anthropic「价值观」问题!

众所周知,Anthropic此前在2025年9月4日的博文里把中国列为「adversarial nations」。

此举激起了AI领域国内外众多反对之声!

姚顺宇在博客中也透露,即使Anthropic内部,大多数人也不同意这种说法。

他认为这是离职的Anthropic的主要原因之一,其他原因涉及企业内部信息,无法透露。

顺便一提,现在搞大模型的Yao Shunyu有两位。

一位就是今天的主角,本科就读于清华大学物理系,研究方向为理论物理(包括但不限于理论凝聚态物理、理论高能物理和混沌系统)。

另一位就是OpenAI的Yao Shunyu(姚顺雨),目前最新动向还未「解禁」。

顺便说一句,这两位大神名字都太硬了,Yao Shunyu(拼音同汉字,尧舜禹),也只有这两位大神能压得住了~

姚顺宇在最新的领英中同时更新了一篇博客,详细总结了这一年在AI领域的经历。

我的AI研究元年——从物理学到AI

上下滑动查看

在我离开伯克利的博士后岗位、加入Anthropic 不久后,我曾计划写一篇短文,主要是为自己留下一份笔记,记录我离开物理学、投身AI研究的心路历程。

然而,由于在Anthropic的工作异常紧张,我一直没能抽出时间动笔。

直到9月19日,我从Anthropic辞职,在加入谷歌DeepMind前有了一周的休息时间。

我为什么离开物理学,又为什么选择AI?

主要原因在于,我想寻找一个对年轻人机会更多的方向。

理论物理是一个绝佳的思维训练领域:它充满智力挑战、博大精深,并需要运用来自数学、计算机科学(如复杂性理论)以及物理学本身等多个领域的知识。

然而,这个领域多年来已缺乏新的实验数据支撑。

一个没有实验指引的领域,会面临很多方面的问题。比如,我们很难客观地评判一项理论工作的价值,也很难仅通过系统性的实验来消除分歧、澄清困惑。

于是,我将选择范围缩小到了AI和QC(Quantum Computing,量子计算)。

尽管我相信QC在未来会变得至关重要,但我的感觉是,目前其瓶颈主要在于实验平台。因此,我选择了AI。

有趣的是,我发现AI研究与物理学研究有如下相似之处。

作为物理学家,从事AI研究是种怎样的体验?

在某种意义上,这很像17世纪的热力学研究。

那时,人们甚至不知道「热」究竟是什么,事实上,当时学界依然信奉「燃素说」。

但这并未阻止人们进行科学的实验探索。例如,波义耳定律(Boyle's law)揭示了在温度恒定时,压力与体积之间的关系。

正是通过这样系统性地设计实验,人们才总结出了足够多的「定律」,并在此基础上指导了热机的发明与研究,最终改变了世界。

在我粗浅看来,如今的大规模AI模型领域与之类似。

  • 一方面,我们仍未拥有可靠的理论或模型描述大型神经网络的行为。

  • 另一方面,系统性的研究已开始为我们揭示许多宝贵的认知,例如Scaling Law

而进行这类系统性的研究,正成为在AI领域大规模取得持续进展的关键要素。

为什么选择Anthropic,又为什么离开?

尽管我已经离开,但我依然认为Anthropic是物理学家(可能也包括其他STEM背景的博士)开启AI研究生涯的最好去处之一。

我于2024年10月1日加入Anthropic,当时我们开始为后来发布的Claude 3.7 Sonnet进行研究。

作为一名从事了多年物理研究的人,能够亲眼看到自己的研究成果迅速对前沿模型的能力产生影响,并见证人们与AI的交互方式随着新能力的涌现而改变,这是一种无与伦比的激动人心的体验。

然而,我最终决定离开,主要出于两个原因:

1. 约40%的原因是:我强烈反对Anthropic发表的反华言论。尤其是在最近的公开声明中,中国被称为「敌对国家」。需要澄清的是,我相信Anthropic的大多数人并不同意这种说法,但我认为自己已无法再待下去。

2. 剩下的60%则更为复杂。由于其中大部分涉及Anthropic的内部信息,因此不便透露。

是时候翻开新篇章了!

与物理学相比,AI的发展速度快得惊人。

回首过去一年,发生的一切都让我感到惊讶。

我非常荣幸能见证Claude从3.7迭代到4.5的过程,我个人也收获良多。但,是时候继续前行了。

从个人发展的角度看,Anthropic是我第一份,也是唯一一份AI工作。因此,我不希望自己的经验和认知被某一个实验室所局限。(尤其是在如今,核心研究团队已不再公开发表论文的情况下。

所以Anthropic,与你共事很棒,但没有你我会更好。

我已于9月29日(2025年)加入谷歌DeepMind。

参考资料:
https://alfredyao.github.io/posts/2025-10-06.html
https://www.linkedin.com/feed/update/urn:li:activity:7381177462564642816/

<br>


    <a class="media_tool_meta meta_primary" href="http://mp.weixin.qq.com/s?__biz=MzI3MTA0MTk1MA==&amp;mid=2652632777&amp;idx=1&amp;sn=c0d96a26378c1212e042be061c6ac1ab&amp;chksm=f04a2b50218736261ed68183c0cf857d2ee23f4be5c280de3307969b5dc4493b3d27f760cdef&amp;scene=0#rd"  target="_blank">文章原文</a>
    <br>




<img alt="" class="" height="1px" src="https://images.weserv.nl/?url=http://www.jintiankansha.me/rss_static/83671/WStiUzWjHv&amp;maxage=1y"  width="1px"></div></div></body></html>

联系我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