动态列表

  • 天津大学与快手联手提出GRAG:仅需4行代码,实现图像编辑的“丝滑”微调
  • 美团开源LongCat-Video:136亿参数长视频生成,分钟级推理720p
  • 中科院SNELLA:视觉模型微调新范式,性能超越SOTA,内存占用降低近40%
  • 普林斯顿大学联手谷歌DeepMind,BOB让少样本细粒度分类精度飙升7.4%
  • IROS 2025 | 大连理工等提出STG-Avatar:25分钟训练,单目视频实时生成高保真数字人
  • 看似万能的 AI,其实比你想的更脆弱和邪恶
  • 重建超越RAE,还能做编辑!北大&通义提出UniLIP: 自蒸馏训练助力CLIP大一统
  • 世界模型是否需要显式的 3D?UT Austin 新作 PE-Field 给出答案
  • Feed-Forward 3D综述:三维视觉进入“一步到位”时代
  • CUPID:单图秒速重建3D,港大提出姿态引导新范式
  • 每周100万人与ChatGPT聊自杀;美团推全国骑手社保补贴;高通发AI芯片,股价暴涨20%
  • 开源即登榜!登顶全球前十AI编程智能体,UCL初创团队开源Prometheus
  • 奥特曼考虑给ChatGPT加广告了!用8亿用户,救万亿债务
  • VaseVQA:考古领域实现专家级,诊断+补弱RL框架
  • 弑母分尸案震惊世界,AI伪造语音骗过警察!
  • 一把吉他卖出 10 亿后,LiberLive 选择自我革命
  • 仅仅是 AI,并不能让硬件更「智慧」,更重要的其实是这个
  • RL记得更牢,SFT更健忘?普林斯顿陈丹琦团队改写后训练认知
  • 多人物也能“认得准”!阿里开源Identity-GRPO,刷新视频生成一致性上限
  • 北京/上海/杭州内推 | 蚂蚁集团保险大模型算法团队招聘大模型算法专家(P6-P7)
  • ICCV'25|开源AI3D数据集Objaverse++:更少的数据,却有更好的生成效果
  • 首个面向大模型的形式化数学竞赛正式启动:推动AI数学推理迈向可验证新高度
  • 川大等提出LG-CD:一句话精准锁定遥感影像变化,F1分数高达91.83%
  • “压缩不减智”!EPIC让多模态大模型以更少 Token 跑得更快、更稳|NeurIPS 2025
  • ​一个对话助理,如何盘活整个「夸克宇宙」?
  • 马斯克 xAI 上新款「虚拟女友」;传小米 17 Air 明年上;996 成美国创业者美德
  • AI黑化如恶魔附体!LARGO攻心三步,潜意识种子瞬间开花 | NeurIPS 2025
  • 可攻可防,越狱成功率近90%!六大主流模型全中招 | EMNLP'25
  • 硅谷的「十万大裁员」:Meta按代码量裁员
  • 超94%类别第一!3D点云异常检测与修复新SOTA | ICCV'25
  • AI人格分裂实锤!30万道送命题,撕开OpenAI、谷歌「遮羞布」
  • 思而不学则殆:通义实验室×北大联合提出RL-PLUS,突破大模型推理边界
  • 博士申请 | 香港中文大学陈玥老师招收人工智能/智能电网方向全奖博士生
  • NeurIPS 2025 | 理解能否反过来教生成?VideoREPA让视频生成模型“懂物理”
  • 上海交大与上海AI lab联手推出RAPO++:跨阶段提示优化,让文生视频模型“更懂你心”
  • NeurIPS 2025 | 港中文等提出COS3D:协同语言与分割,革新开放词汇3D分割
  • 传OpenAI正开发新的生成式音乐工具;苹果将AirPods印度产能扩大一倍;《王者荣耀世界》官宣2026春天见
  • Atlas来了!ChatGPT嵌入浏览器,用谷歌的引擎,革谷歌的命
  • 奥特曼抢走小扎印钞机!Meta「占领」OpenAI,20%都是前同事
  • StereoAdapter:北大首提自监督,适配水下双目深度估计
  • AI杀入美股,DeepSeek又是第一!港大90后开源,AI股神人人都能造
  • 从“Spider”到SAM 3:概念提示分割小考
  • ChatGPT 上线「公司知识库」;Optimus 机器人因「手」再次延期;理想回应 MEGA 起火事件|极客早知道

美国大学排名出炉:哥大断崖式下滑,MIT稳居CS榜第一!



  新智元报道  

编辑:倾倾
【新智元导读】就在刚刚,2026 U.S. News美国大学排名出炉!哥大从第2跌到第15,伯克利公立逆袭,榜单格局重写。2.2万名学生集体诉讼、900万美元和解,让常青藤的光环彻底蒙尘。所谓「稳定」,不过是算法托底的假象,真正的震荡,还在后面。

每年秋天,美国高等教育界都会迎来一场「期末大考」——U.S. News最佳大学排名。
它不仅牵动数百万学生和家长的择校决策,更在全球范围内左右着学校的声誉与资源。
2026年的榜单刚刚揭晓,看似格局稳定,却暗藏涟漪。
尤其是哥伦比亚大学:从顶尖常青藤跌落谷底的风波,至今仍未真正过去。
而在新榜单公布的同时,U.S. News罕见点名——对哥大未来的排名资格,仍「继续评估」。

哥大塌房
从榜首荣耀到数据黑洞
在今年的榜单里,哥伦比亚大学依然被列入U.S. News的「全美最佳大学」之列,但它的名字已经带着一层阴影。
三年前,这所常青藤名校因为被曝出多项数据造假而被「摘榜」,从此陷入信任危机。
事情的起点要追溯到2021年。哥大当时对外承认,在向U.S. News提交的统计中,至少两项关键指标存在误报:本科班级规模以及拥有终端学位的教师比例。
这些数据直接影响了「师资力量」「教学质量」等评估维度。
更让人担心的是,哥大始终没有正面回应外界质疑的另外三项指标——全职教师比例、师生比和教学支出。
直到今天,外界依旧不知道虚假提交究竟持续了多少年,又具体影响了哪些届学生。
丑闻带来的连锁反应随之而来。
2022年,U.S. News直接把哥大从多个依赖数据的排名中剔除;2023年起,又有一桩联邦集体诉讼摆上台面。
诉讼代表的是2016至2022年间入学的约2.2万名学生,他们声称,学校通过虚假数据攀升排名,误导了他们的择校与投资决策。
最终,哥大选择以900万美元和解,虽未承认「造假」事实,但不得不公开表示「深切遗憾其报告中存在缺陷」。
然而,遗憾并不能换来透明。
即便到了2026年新榜单发布,U.S. News依旧强调:哥大的排名数据并非直接来自学校,而是基于教育部下属国家教育统计中心(NCES)的公开数据填充。
而关于如何保证未来提交信息的真实、如何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,哥大至今没有给出明确答案。
在这场风波中,学界内部的声音也不断推波助澜。
哥大数学教授Michael Thaddeus就曾在一篇分析文章中指出,学校报告的「小班比例」和「全职教师比例」与实际情况存在巨大出入。
所以,当U.S. News在今年的榜单中「保留」哥大时,也罕见地加了一句批注:对其未来的纳入资格,将持续进行评估。
一个曾经位列全美第二的名校,如今不得不在聚光灯下接受检视,这大概就是「声誉塌方式崩塌」的最直观写照。
哥伦比亚大学在U.S. News排名中的上升轨迹(1988–2022)。2021年达到历史最高第2位,但随后的数据丑闻引发巨大争议。

热门专业洗牌
CS称王,护理突围,商科工程稳固
热门专业洗牌:CS称王,护理突围,商科工程稳固
如果说综合排名里是哥大「塌房」,那么在专业榜单中,则是另一场「洗牌」。

计算机科学:MIT、CMU、Stanford三强垄断
在2026年 U.S. News本科计算机科学专业榜单里,MIT稳居第一,卡内基梅隆和斯坦福并列第二,继续营造三强格局。
哥大虽然在综合排名还算「看得见」,但在CS领域的存在感并不突出。
值得注意的是,一些公立大学正加速追赶。
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(UCSD) 的本科CS项目在2026年全美排到第12,远高于其综合排名(第29)。
这说明,单看综合名次,可能低估了这些学校在专业领域的真实实力。
此外,行业趋势也印证了专业学生的判断。
在2025年计算机科学就业市场中,关于技术型角色(比如机器学习工程师、数据科学家、网络安全专家等)的需求继续强劲增长,尽管市场对编程基础任务因自动化与AI的影响开始有衰退现象。
这意味着,学生在选择学校或专业时,往往更看重「该专业能否训练我进入高需求行业」「毕业后是否能就业」这类实用指标,而不仅是学校的整体排名。

护理:杜克称王,常青藤靠边
在2026年U.S. News护理本科排名中,杜克大学稳居第一,宾大和埃默里并列第二。
这类专业榜单往往与就业市场紧密挂钩——护理专业在美国就业需求长期旺盛,但在综合排名里,杜克并没有进入前十,这种反差正凸显了「专业强≠综合光环」。

商科与工程:老牌劲旅延续霸权
在本科商科榜单中,MIT与宾大并列第一,伯克利位居第三
工程学方面,MIT、斯坦福和佐治亚理工继续领跑。
这里的格局几乎没有悬念,但依旧显示出这些老牌强校在就业导向的专业学科中稳固的统治力。

榜首稳了!TOP20格局生变
在综合榜单上,依旧是熟悉的老面孔稳坐前排。
普林斯顿大学连续第14年蝉联全美第一,MIT排名第二,哈佛第三,三强格局几乎不可撼动。
但在TOP20阵营里,暗流已经涌动。
斯坦福和耶鲁并列第4,芝加哥大学跌至第6,而杜克、约翰斯·霍普金斯、西北和宾大并列第7,格局趋向胶着。
哥大在数据丑闻后一路下滑,今年被压到第15,与伯克利并列。这也让「公立一哥」加州伯克利重新抢回了不少风头。
值得注意的是,加州体系大学和密歇根大学、UCLA等公立强校正在全面上攻。
UCLA、密歇根、范德堡与莱斯等学校,逐渐逼近TOP15门槛,显示出公立大学在性价比、科研产出和社会流动性指标上的强劲上升势头。
这一跌落,正是丑闻余波的直接体现。与此同时,公立名校伯克利能与常青藤并肩,也说明加州体系的学术与资源在持续上升。
与此同时,常青藤内部的分化也在继续:普林斯顿、哈佛依旧强势,但哥大和布朗明显承压。
综合来看,常青藤的「集体神话」正在破碎,取而代之的是更分化、更动态的竞争格局。

学术光环 vs 就业导向
两份榜单的对撞
更耐人寻味的是另一份榜单——LinkedIn就业导向排名,直接按照毕业生流向高薪岗位的情况重新洗牌。
在这里,杜克、宾大、康奈尔集体爆发,挤进前列;而MIT、斯坦福、哈佛虽然依旧强势,但并没有在就业榜单上完全碾压。
哥大则更为尴尬:综合排名仍在TOP20,LinkedIn榜单却掉到第18位,远不如它在学术榜单上的位置。
这说明,就业市场眼中的「好学校」,有时和传统学术排名大相径庭。
整体来看,榜单表面稳定,暗流却在涌动。
综合排名映照声望,专业榜单反映学科优势,而就业榜单则揭示现实回报。
当常青藤的光环褪去,公立大学的性价比上扬,再加上就业榜单的「当头一棒」,美国高校的排名叙事正被彻底改写。
对学生和家长来说,U.S. News不再是唯一的「圣经」,而只是众多参考系中的一种。
排名游戏的真相也许只有一个:它不仅是学校的竞争,更是数据、算法与社会预期之间的较量。
参考资料:
https://www.usnews.com/education/blogs/college-rankings-blog/articles/2025-09-22/u-s-news-will-continue-to-evaluate-columbia-universitys-inclusion-in-the-2026-best-colleges-rankingshttps://www.usnews.com/best-colleges/rankingshttps://www.reddit.com/r/ApplyingToCollege/comments/1no5b83/us_news_national_college_ranking_released/
https://www.bostonglobe.com/2025/09/23/metro/best-colleges-2026-new-england/?utm_source=chatgpt.com


<br>


    <a class="media_tool_meta meta_primary" href="http://mp.weixin.qq.com/s?__biz=MzI3MTA0MTk1MA==&amp;mid=2652639035&amp;idx=3&amp;sn=7485794fb874999fa404a63d442dfa27&amp;chksm=f0a244753be6f687c3be29434af7acab84b2976b686d97501437573dbc13bad6138c6141b6b7&amp;scene=0#rd"  target="_blank">文章原文</a>
    <br>




<img alt="" class="" height="1px" src="https://images.weserv.nl/?url=http://www.jintiankansha.me/rss_static/83671/ubYt8vyP25&amp;maxage=1y"  width="1px"></div></div></body></html>

联系我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