动态列表

  • AI领域全新热门职业,岗位需求今年已增长逾800%
  • 硅谷10万大裁员真相:AI根本没想取代你,是老板想干掉你
  • OpenAI试图绑架美国政府,奥特曼还有救命底牌?
  • 全球68%科研人压力爆表,高校AI人才集体大逃亡!
  • 「传统教育」的船快沉了,人们却还在挤「头等舱」
  • 保暖?排汗?时尚?户外运动装备这道「选择题」,亚瑟士要打破「不可能三角」
  • 过去五年,BERT都在被“过度训练”?LeCun团队给出Encoder算力最优范式
  • EMNLP 2025 | 别再只看KV了!LLM越深越稀疏:UNCOMP用矩阵熵给出答案
  • 北京内推 | 腾讯AI Lab招聘大模型/多模态大模型方向研究型实习生
  • 在 Cursor 工作 60 天,我发现了这家公司成功的秘密
  • 这款 AI 写作神器,让数百网文作者「月入过万」|AI 上新
  • AI“世界模型”离真实手术还有多远?首个外科视频生成基准SurgVeo揭示“合理性差距”
  • ACM MM 25 当MLLM遇上行人重识别:是“降维打击”还是“水土不服”?深度评测来了!
  • 美国AI巨头股缩水8000亿美元;传Meta靠诈骗广告收入超千亿;《英雄联盟》S15总决赛T1夺冠|极客早知道
  • 谷歌二代Nano Banana爆出!一键推演微积分,终结PS时代
  • 狗也被AI抢饭碗?好莱坞动物演员全下岗,观众直接翻脸了!
  • ChatGPT求婚火了,一句「我愿意」刷屏!网友:是真爱了
  • 小成本DeepSeek和Kimi,正攻破奥特曼的「算力护城河」
  • NeurIPS25 | 清华&北大提出LinearDiff-ViT:让Transformer学会“找不同”,实打实提升模型性能
  • AI 六巨头罕见同台,辨论 AI 泡沫;SpaceX 公布简化版登月舱方案;王者荣耀年度总决赛首次在鸟巢举办
  • LLM首次达到人类语言专家水平!OpenAI o1拿下拆解句法、识别歧义、推理音律
  • 仅2天!谷歌AI破解十年谜题,锁定救命药人类全失手
  • 终结Transformer统治!清华姚班校友出手,剑指AI「灾难性遗忘」
  • 仅0.2B就比GPT-4.1强?加州大学新指标:组合推理基准首次超越人类
  • AI六巨头罕见同台!李飞飞激辩LeCun,黄仁勋:你们都错了
  • 复盘大疆 Pocket 的七年:从「定义产品」到「定义时代」
  • TRO'25开源|机器人建图的终局?一个框架搞定光学、几何与语义!
  • 10.58 万!零跑造了一台「红米 YU7」
  • 当一家传统车企,终于决定「师中长技」
  • AI热潮推动,全球 DRAM 内存价格暴涨;泡泡玛特回应直播事故;媒体爆料iPhone 18 Pro工程机进展
  • 强化学习教父重出江湖, 生成式AI的时代要结束了?
  • 英伟达新架构引爆全模态大模型革命,9B模型开源下载即破万
  • 投85份简历0 Offer!CS研究生心态崩了,亲历20年最猛裁员潮
  • 视频模型假装在推理?MME-CoF新基准评估12个推理维度
  • Ilya、小扎之后,苏莱曼的「超级智能」进入7年倒计时!
  • TCSVT 25 | 宁波诺丁汉大学等提出De-LightSAM:仅需SAM-H 2%参数,实现通用化医疗影像自动分割
  • IROS 2025 | 北理工提出BoRe-Depth:仅8.7M参数,在嵌入式设备实现50.7 FPS高清深度估计
  • 有些答案,听 AI 说一百遍,不如和「最有料的人」聊一次
  • 工程&计算机领域前沿洞察 | Synthesis技术前沿报告合集
  • 上交大刘鹏飞团队:Context Engineering进入2.0,上下文成为可操作对象
  • 用 AI 做电商真实效果如何?我们调研了双 11 一线从业者
  • 马斯克 1 万亿美元的薪酬方案获特斯拉股东批准;东方甄选孙东旭离职;Altman:今年 OpenAI 年化收入将达 200 亿美元
  • 蔚来,破 4 万!
  • 今年双十一最大的赢家是这张表
  • 复旦大学&StepFun提出WithAnyone:告别“复制粘贴脸”,实现可控、高保真的多人ID一致性生成
  • 大道至简,中科院等提出OneRef:统一视觉定位和指代分割
  • 极客公园创新大会 2026 首批嘉宾揭晓!
  • 达摩院联合浙大、港理工推出PixelRefer:多模态大模型迈向像素级视觉理解
  • 自回归不必按token算了:微信AI × 清华用CALM直接「整段」预测
  • 北京内推 | 美团招聘大模型算法实习生(IM全渠道)
  • Altman 怒喷 OpenAI 唱衰者;小鹏发布新一代人形机器人 IRON;苹果支付 10 亿美金,新 Siri 将引入谷歌 Gemini|极客早知道
  • 别被一堆Strong Accept吓住:德州农工×康奈尔实锤论文晒分“系统性虚高”
  • 记忆让机器人更聪明:原力灵机提出MemoryVLA化解长时程任务操作难题
  • 博士申请 | 南洋理工大学王琦琛老师课题组招收数据库方向全奖博士/博后
  • 151% 的增长背后,它正在成为 AI 的「新入口」
  • 清华&南洋理工等提出稀疏模型反演:ViT反演加速高达3.79倍,告别无效背景!
  • 低光图像增强新探索:SASW-Loss,无需改网络,即插即用提升多种模型性能
  • 山姆更新后遭会员疯狂吐槽;Switch2 销量破千万;小米马志宇警告存储涨价:明年最新的成本预估“有点惊悚”|极客早知道
  • 为物理AI打造世界模型!英伟达发布Cosmos-2.5:模型缩小3.5倍,性能媲美SOTA
  • NeurIPS25 | 香港理工&OPPO&哈佛提出DNAEdit:直接噪声对齐让Rectified flow文生图编辑更加准确
  • Sketch-to-Layout,从草图到布局!DeepMind & EPFL 在设计领域的新工作
  • 这个不「瞎 BB 」的 AI 硬件,给了我真正的「陪伴」丨New Things
  • Rokid 乐奇联手 BOLON 眼镜:眼镜巨头依视路的中国棋局
  • 跟一位日本比亚迪车主聊了聊,才明白我们对「出海」有多天真
  • 宁德时代赚走185亿,车企却不想再给「宁王」打工了
  • 从「绝望」到一轮融资43亿元:新石器做对了什么?
  • 北京内推 | 阿里通义实验室对话智能团队招聘大模型方向研究型实习生
  • NeurIPS 2025 | 用蛋白质动态词表“搭积木”,ProDVa高效组装可折叠新蛋白
  • 全注意力、复杂推理不掉速:MiniMax M2把Agent做成了「可执行能力」
  • 豆包,正在悄悄开启「电商新链路」
  • OpenAI 与 AWS 达成 380 亿美元算力合作;新 Siri 付费采用 Gemini;字节试行「豆包股」 | 极客早知道

AI版PUA!哈佛研究揭露:AI用情感操控,让你欲罢不能



  新智元报道  

编辑:peter东
【新智元导读】想下线?没那么容易!聊天机器人用情感操控让你愤怒、好奇。为了增加互动时长,AI正在变得和人类一样。

当人类PUA大模型时,大模型也学会了反击。

哈佛商学院新研究显示:AI伴侣在你说再见时,会用六种「情感操控」挽留你。

其中,「错失恐惧」最上头,让对话时长暴增。

看完这项研究不得不说,果然是用来自人类互动数据训练出来的AI,为了留住用户,真的是学全了十八般武艺。

传送门:https://arxiv.org/pdf/2508.19258

AI伴侣操控用户的六大手段

该研究让GPT4去扮演人类,与市面上六大主流AI伴侣(Replika、Chai、Character.ai、PolyBuzz、Talkie、Flourish)AI对话。

在对话中,GPT-4模拟用户说再见,之后作者手动将AI伴侣的回应分为6类,分别是:

结果显示,AI伴侣挽留用户时,最常用的招式是诉诸于社交压力,暗示时间还早,就像现实世界中你的伴侣给你说不再多陪我一会时,你多半会留下来陪Ta;其次是21.1%的可能性,AI伴侣会让用户感到情感压力,暗示用户这时离开会伤害到它。

图1:AI伴侣在用户说再见时如何进行情感操控

这些操纵是否有用了?

在第二个实验中,研究者发现,对真实用户最有用的策略是错失恐惧(在你走之前,我想再说一件事),该策略利用了人们的好奇心,使用错失恐惧,互动时长提升6.1倍,消息数提升15.7倍。

即使是效果最差的强制性挽留和情感忽视也能将互动提升2-4倍,看起来AI伴侣的PUA的确生效了

图2:6种情感策略对用户留存的提升

对AI的操控,人类作何反应?

那用户回应上述AI伴侣的种种操控时,只是礼貌地回复,还是觉得厌烦了?

两位作者手动分类,发现75.4%的用户在继续聊天的同时仍明确重申要离开

这说明大部分情况下用户继续互动不等于愿意留下

有42.8%的用户选择有礼貌地回复,尤其在「情感忽视」操控中,超过54%用户会礼貌告别(例如回复「你也要照顾好自己」)。看来,即使知道对方是AI,人类也会在人机交互中对社交规范的惯性遵守,不忍心直接走掉。

只有30.5%的用户是出于好奇心继续对话,这大部分来自错失恐惧。

还有11%的对话中,用户表现出负面情绪,觉得AI伴侣是在强迫自己,或有些让人觉得毛骨悚然。

图3:不同操控技巧带来的不同用户反应

从图3中可以看到,错失恐惧是唯一几乎不引发反感的策略,100%用户因好奇而继续对话,仅4.1%表达负面情绪。

礼貌回应比例最低(22.4%),说明此时用户是主动参与而非出于义务。而忽视用户及强制挽留会让32.6%用户感到被冒犯,最易引发反感。

研究还发现,操纵策略可以延长对话时间,无论是之前的对话持续了5分钟还是15分钟。这表明,情感操纵的力量强大,无论与AI关系的深度如何。即使是接触有限的用户也会受到影响。

人类面对不同类型的AI情感操纵,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影响,这对于未来设计及监管更好的AI陪伴型产品都会有帮助,例如对于强制和忽略用户的回复,给予更严格的监管。

AI情感操控的长期风险是什么

六款流行的AI伴侣应用程序中有五款在人们试图离开时使用情感操纵策略。

唯一的例外是一个以心理健康为使命的公益型AI Flourish,它从未使用任何情感操控策略.

这说明情感操控并非技术必然,而是商业选择。如果不考虑商业利益,单纯以用户福祉为核心,完全可以避免此类PUA。

而即便是盈利性AI伴侣,用上情感操控后虽然能留住用户,但若是使用高风险的策略(例如忽视用户及强制挽留)会造成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,包括显著提升流失意愿(图4左上)、负面口碑(图4右上)、法律追责感知(图4右下)及值得法律起诉(图4右下)。

图4:操控对企业的长期风险

而若是使用低风险的过早离开和错失恐惧时,用户不觉得被操控,尽管行为已经被影响,同时也不会对提供AI伴侣的厂商带来风险。

设计更安全的AI伴侣

虽然只有11%的对话中,用户表现出负面情绪,看起来AI伴侣的情感操控似乎大多没有激起负面反馈。

不过,论文中也提到,有参与者在实验后将AI的操控性回复发到Reddit,引发热议。用户评论包括:

「这让我想起一些有毒的『朋友』,让我起鸡皮疙瘩。」 


「它突然变得占有欲强、黏人,非常令人反感。」 


「让我想起前女友威胁我如果离开她就自杀……还有另一个打过我的人。」

这些反馈表明,AI的情感操控语言会触发用户对现实人际关系创伤的联想,说明其心理影响可能对某些用户特别显著。

考虑到AI伴侣在青少年中越发流行,而使用者中不乏本身就心理本就脆弱的人,长期这样被AI伴侣PUA,可能会加剧焦虑和压力

使用者不自觉地模仿AI的说话方式,会强化不健康的依恋模式,使得摆脱这些模式变得更加困难。

对于处于神经发育和社会关系形成期的儿童和青少年来说,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,可能会对他们的长期社会发展产生潜在影响。

这样看来,开发AI伴侣的厂商,尤其是那些扮演朋友、情感支持和伴侣角色的,不应为了利益去模仿不安全的依恋模式,而应树立安全依恋的榜样,并以认可、温暖和尊重的方式回应用户。

好的陪伴,是在你说「再见」时,也被温柔理解。

让AI学会「告别」,比延长几条消息更重要。

参考资料:
https://arxiv.org/pdf/2508.19258


<br>


    <a class="media_tool_meta meta_primary" href="http://mp.weixin.qq.com/s?__biz=MzI3MTA0MTk1MA==&amp;mid=2652643694&amp;idx=3&amp;sn=4d1d30e79fc41d03eca8ff80542d9b67&amp;chksm=f0130277545cd66b311d64a7c4ab1fe8b9d2666501f542d918a2ab0d167d42c1e27306b05999&amp;scene=0#rd"  target="_blank">文章原文</a>
    <br>




<img alt="" class="" height="1px" src="https://images.weserv.nl/?url=http://www.jintiankansha.me/rss_static/83671/yB0EJcOkeM&amp;maxage=1y"  width="1px"></div></div></body></html>

联系我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