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创 让你更懂AI的 2025-11-16 12:27 北京
AI写、AI评、人类看傻——ICLR 2026的离谱一幕。
最近 ICLR 出了一个让学术圈纷纷停下来围观的瓜:
一篇明显由大模型生成的投稿论文,不但顺利进入了评审流程,还拿到了两个 8 分——给分给得挺爽,但从评语里看不太出来 reviewer 到底理解了多少。
这事最早是哥大教授 Micah Goldblum 在 X 上爆出来的。他发现这篇论文里到处是奇怪的行文、不连贯的推导,还有不少对不上号的引用,但分数却一点没受到影响。
不久之后,有网友进一步扒到:这篇论文其实投了不止一版,而是好几份标题略改、内容微调的版本。
这波操作给人的感觉就是,多丢几版上去试试,看哪版能撞上不懂行的审稿人。
审稿区更是让人一眼呆住:三份评审分别是 8 分、8 分、0 分。这差距大得像三个人压根不是在看同一篇投稿。
先来看那份 0 分的。这位审稿人的意见非常扎实:
很多引用查不出来
内容前后接不住
文风很像模型写的
核心论证站不稳
整体读起来,就是那种认真看完论文之后写出的审稿。要不是他,这篇 AI 稿子可能真的要靠“两位 8 分”一路飞升了。
但另外两份 8 分一出来,整个讨论区立刻炸开了锅。
首先是第一位,这位审稿人的审稿,看起来非常顺滑:开头两句礼貌夸赞“思路不错”、“有潜力”,接着轻轻带过几个中性意见“摘要稍微技术化一点”、“可以解释得更清楚”。
重点来了:他明确写了数学细节没仔细检查。
然后:8 分。
这种风格吧……很难说不眼熟。学术圈都懂:这类评审的优点是态度温和,缺点是你不知道他到底看了多少。
第二位更是离了大谱。通篇结构几乎跟上一份一模一样:整体态度正面,弱点永远是那几句标准模板——“多做点对比实验”、“表格可以更丰富”。
关键句依旧如约出现:细节没有认真核查。
然后又是:8 分。
两份审稿摆在一起的感觉就像:我们都没看细节,但我们都觉得挺好。这默契程度,很难不让人怀疑是不是同一模型写出来的两种采样版本。
与此同时,Pangram Labs 的数据分析让讨论火上浇。他们对整个 ICLR 的评审做了检测,发现:今年大约 21% 的审稿文本,呈现明显 AI 写作特征。
他们甚至做了个公开查询工具:
https://iclr.pangram.com/submissions
大家现在都开始自己去查审稿了——看看审稿人到底是自己写的,还是模型顺手糊的。
更巧的是,这事还不是个案。
另一位作者在 X 上无奈吐槽:他们论文收到了 45 个问题,结果一看——有整整四分之一属于“审稿人自己想出来的剧情”。
要求对比不存在的 baseline,追问论文里没出现过的技术点。这种审稿怎么看都像是模型临场发挥的。
换作作者,只能摊手:那我 rebuttal 你哪个部分呢?
随着讨论越滚越大,ICLR 官方也终于下场表态了:这篇论文因为没申报使用 LLM、引用里还夹着虚构内容,直接被 desk reject。
但等官方发声时,评论区已经没人关心这篇论文本身了。
大家更在意的反而是另一个更扎心的问题:如果论文是模型写的,审稿也是模型写的,那剩下的人类 reviewer 到底在体系里扮演什么角色?
过去一年,学术圈最担心的是“模型写论文会不会把会议挤爆”。
但这次事件之后,更多人开始意识到一个更现实的问题:模型写审稿,会不会更快把人类 reviewer 挤出生产线?
如果这个趋势继续下去,不难想象未来的审稿流程可能会变成:投稿:模型 → 初审:模型 → rebuttal:模型 → 最终建议:模型。
而真正的研究者,只能在 OpenReview 下面留言:请问我还能参与点什么?
这次 ICLR 的事件,也许本身挺戏剧的。但它捅破的那层窗户纸一点都不轻松。学术圈可能真的要开始重新思考:同行评审到底还能怎么继续下去。
更多阅读
#投 稿 通 道#
让你的文字被更多人看到
如何才能让更多的优质内容以更短路径到达读者群体,缩短读者寻找优质内容的成本呢?答案就是:你不认识的人。
总有一些你不认识的人,知道你想知道的东西。PaperWeekly 或许可以成为一座桥梁,促使不同背景、不同方向的学者和学术灵感相互碰撞,迸发出更多的可能性。
PaperWeekly 鼓励高校实验室或个人,在我们的平台上分享各类优质内容,可以是最新论文解读,也可以是学术热点剖析、科研心得或竞赛经验讲解等。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,让知识真正流动起来。
📝 稿件基本要求:
• 文章确系个人原创作品,未曾在公开渠道发表,如为其他平台已发表或待发表的文章,请明确标注
• 稿件建议以 markdown 格式撰写,文中配图以附件形式发送,要求图片清晰,无版权问题
• PaperWeekly 尊重原作者署名权,并将为每篇被采纳的原创首发稿件,提供业内具有竞争力稿酬,具体依据文章阅读量和文章质量阶梯制结算
📬 投稿通道:
• 投稿邮箱:hr@paperweekly.site
• 来稿请备注即时联系方式(微信),以便我们在稿件选用的第一时间联系作者
• 您也可以直接添加小编微信(pwbot02)快速投稿,备注:姓名-投稿
△长按添加PaperWeekly小编
🔍
现在,在「知乎」也能找到我们了
进入知乎首页搜索「PaperWeekly」
点击「关注」订阅我们的专栏吧
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