动态列表

  • 具身智能「全明星日」来袭!智源组局30+行业掌门人,激辩机器人终极命题
  • 1分钟跑出数百预测!WeatherNext 2把短时预报带入小时级
  • GPT-5得分不到0.4!法律+金融最大规模基准:1.9万+专家评估准则
  • AGI真来了!谷歌Nano Banana Pro实测,设计师天塌了?
  • 2025智源具身开放日:共筑开源基石,抢占全球具身智能生态新高地
  • SGLang Diffusion震撼发布:图像视频生成速度猛提57%!
  • 小米汽车第 50 万辆整车下线;谷歌推出 Nana Banana Pro;华为正式推出乾崑境系列旗舰 | 极客早知道
  • 字节这个「消失」了几年的 App,悄悄杀回苹果商城排行榜
  • 解耦骨骼与体型,实现前所未有的动画真实感!Meta SAM 3D核心技术:开源人体参数化模型MHR
  • 遥感变化检测,ChangeDINO来了:DINOv3驱动,IoU、F1指标全面SOTA!
  • ​「数字分身」白菜价:每月 998 元,雇一个 AI 帮你直播 8 小时
  • 理想亮相广州车展:宣布推送全新VLA、AES辅助驾驶能力
  • 别问树模型了!死磕结构化数据,清华团队把大模型表格理解推到极限
  • Meta超级智能实验室又发论文,模型混一混,性能直接SOTA
  • 超越 VTM-RA!快手双向智能视频编码器BRHVC亮相NeurIPS2025
  • 刚刚!腾讯混元开源HunyuanVideo 1.5 元宝上线生视频能力
  • 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揭晓:周志华、刘云浩当选科学院院士
  • 无需训练、只优化解码策略,DTS框架让大模型推理准确率提升6%,推理长度缩短23%
  • RoboChallenge组委会正式成立:具身智能真机评测迈入标准化共建时代
  • 210亿美元的幻觉?奥特曼投了一家核能初创
  • LeCun出局,Meta变天!Llama 4翻车大清洗,「学院派」大败退
  • 大模型上天、马斯克发射GPU?中国团队直接建「太空超算」
  • 图像模型今夜变天?谷歌刚刚泄露了「Nano Banana Pro」这张王牌
  • AI顶会ICLR最严新规:滥用AI的作者和审稿人,论文一律拒稿!
  • 谷歌Nano Banana Pro上线,深度结合Gemini 3,这下生成世界了
  • DeepSeek悄悄开源LPLB:用线性规划解决MoE负载不均
  • AAAI 2025 Oral | 火山引擎多媒体实验室提出VQ-Insight,AIGC视频画质理解大模型
  • OpenAI 的「群聊」,可能比你想得更重要!
  • 最大游戏up主也玩本地AI?让笔记本都能跑大模型的Parallax来了
  • 并行扩散架构突破极限,实现5分钟AI视频生成,「叫板」OpenAI与谷歌?
  • 字节张楠、张宏江、田渊栋······极客公园创新大会 2026 嘉宾阵容更新!
  • 为什么说在 AI 时代,「想象」比「记录」更费劲?
  • NEX:下一代能动性模型体系与开源生态
  • 发布即产品!SAM 3D横空出世:Meta再次颠覆3D视觉,单图即可实现高精度三维重建
  • 很强很惊艳!Meta重磅开源SAM 3:可概念提示,统一检测、分割与追踪,性能提升2倍
  • 本周六,围观学习NeurIPS 2025论文分享会,最后报名了
  • AI终于学会「读懂人心」,带飞DeepSeek R1,OpenAI o3等模型
  • 让移动不再成为噪声:搭载AI的新一代可穿戴传感实现高动态条件下的精准识别
  • 百万步0失误!LLM首次跑通1,048,575步长任务,不崩、不偏、不掉链
  • SOTA集体掉线?美团AMO-Bench揭露大模型数学推理的真实段位
  • 星动纪元获近10亿元A+轮融资!吉利资本领投,总订单额破5亿
  • 刚刚,Yann LeCun官宣离职创业,瞄准高级机器智能AMI
  • 分割一切并不够,还要3D重建一切,SAM 3D来了
  • 杨立昆宣布离开 Meta「自立门户」;荷兰暂停干预安世半导体;TikTok 将支持用户设置减少 AI 内容
  • 首个AI神作!一人分饰全角,万人围观外星人嘲讽人类灭绝
  • 申研「全拒得」的「差生」,终成PyTorch之父、Meta副总裁!今天跳槽TML
  • 图灵奖得主竟「忘了提及」中国学者成果?马库斯重锤Yann LeCun
  • 永别了,Tokenizer!何恺明师徒新作,颠覆AI生图技术
  • 年度最强AI实锤!谷歌Gemini 3全网首测震撼,一句话编码封王
  • 亚马逊云科技发布Kiro正式版:核心功能升级
  • 对话斑马口语:如何用 AI Agent 造出「超人类外教」?
  • 清华团队“密度法则”登上Nature子刊,揭示大模型高效化发展新规律
  • 点击下载!中国科研人员AI使用率全面领跑:Wiley发布全新调研报告
  • 风口浪尖中的小米汽车,创下国产新势力最快盈利速度
  • 何恺明团队再出手!将ARC视为视觉问题,ViT从零训练60.4%准确率,达到人类平均水平
  • CMU新作Co-Me:无需重训,VGGT长序列迎11.3倍加速!
  • 资深技术专家胡成文出任鼎犀智创CTO,共赴新材料智创未来
  • 如视发布空间大模型Argus1.0,支持全景图等多元输入,行业首创!
  • 登顶开源SOTA!上交大&小红书LoopTool实现工具调用任务的「数据进化」
  • NeurIPS 2025 Spotlight | 香港大学提出无需数据标记的ViT密集表征增强方法
  • NeurIPS 2025 | 上下文元学习实现不微调跨被试脑活动预测
  • 刚刚,PyTorch之父光速入职TML!离职Meta刚过一天,投身500亿估值独角兽
  • 何恺明重磅新作:Just image Transformers让去噪模型回归基本功
  • ConsistEdit来了:无需训练,实现高精度、高一致性的视觉编辑新范式
  • Gemini 3深夜来袭:力压GPT 5.1,大模型谷歌时代来了
  • 「30 秒造应用」——蚂蚁灵光点燃「所想即所得」的魔法时刻
  • 视频模型真在推理,还是「表演」推理?港中文等质疑:Chain-of-Frame是真的吗?
  • Gemini 3 正式发布,多榜单断崖式领先;美安全服务商网络中断,ChatGPT、X 受牵连;苹果承认酒精擦拭可能导致手机掉色|极客早知道
  • 4万亿刀,仅3.6万人!英伟达揭残酷真相:劳动正与财富大脱钩
  • 医疗AI智能体全面综述:行业爆发,年增长130%!
  • AI「看见」实验,哈佛颠覆性突破!一副AR眼镜,新手秒变资深专家
  • 震惊电影圈!好莱坞混了10年没出头,他把AI「烂片」做成23万粉爆款
  • Anthropic CEO:最快明年,一半初级白领下岗!失业率将达10%-20%
  • 谷歌 Gemini 3.0 深夜炸场:没有悬念的最强 AI
  • 夸克全面接入千问对话助手,将发布全新AI浏览器
  • Yann LeCun团队新作LeJEPA:仅一个超参数、50行代码,实现可证明、可扩展的自监督学习
  • MIT何恺明团队新作:让扩散模型回归“去噪”本质,简单Transformer即可实现SOTA性能
  • JSON刚死24小时,TOON又被网友玩坏:LLM数据格式彻底乱套了
  • 美团多篇论文入选NeurIPS 2025:从大模型到多模态的全线突破 | 直播预告
  • 阿里千问公测,挑战 ChaGPT;京东上线独立外卖 App;贝佐斯出任 AI 初创公司 CEO
  • 抱歉了GPT-5,这次是中国AI「上岸」了
  • 你急它不急:GPT-5先判断,再决定「速答」还是「深想」
  • Meta开始用KPI考核,强迫所有员工尽可能多使用AI
  • 接招吧,GPT-5.1!
  • 「前三代定律」下,百年吸尘器如何做出新意?
  • 两个月破 300 万用户,Agnes AI 刷新 Instagram 与 Snapchat 增长纪录
  • 每天给白领发 1000 万,他成了硅谷最年轻亿万富翁
  • 2025,中国科技圈进入全面「大乱斗」时代
  • 当 AI 开始分「左右」
  • 阿里云,用全栈 AI 刷新第十七个双十一
  • AAAI 2026 Oral MiniShift+Simple3D:面向高分辨率3D异常检测的可扩展数据集与实时检测新范式
  • AAAI 2026 山大提出DiveSeg:为DINO注入“水下感知力”,实例分割性能提升显著
  • 让千问APP当一周科研打工人:它比我想的能干,也比我想的累
  • 双重隐式记忆来了!JanusVLN让视觉语言导航真正理解3D空间
  • 雷军连发多条微博回应质疑;iPhone 发布方式将在明年重大变革;年度最令人不安的研究:AI 刷多社媒会变蠢|极客早知道
  • 图灵奖得主LeCun最后警告Meta!我搞了40年AI,大模型是死路
  • AI又封神了!华人新作直出憨豆+《猫和老鼠》,平行宇宙对上戏了
  • AI「逼宫」库克?苹果秘密计划曝光,接班人竟是M芯片之父!
  • 年度最强AI压轴!谷歌Gemini 3.0下周决战OpenAI,前端要下岗了
  • 安谋科技发了一枚 NPU,要把 AIGC 算力提升 10 倍
  • 无人工标注、可持续扩展:AcademicEval推动长文本评测进入“自更新”阶段
  • ICLR 2026吃瓜现场:有人用LLM连投4版论文,竟然拿到两个8分?
  • 宇树完成上市辅导,拟境内IPO;传索尼开发Labubu电影;2699元!原道X小岛秀夫耳机限量发售
  • AAAI 2026 Oral | 清华大学等提出SpatialActor:解耦空间感知,重度噪声下机器人操作鲁棒性暴涨19.4%
  • AI不懂痛苦,却成了你的深夜知己!170位医生教ChatGPT安慰人
  • 一条短信,7年恩怨!奥特曼与马斯克决裂曝出新隐情
  • 不会说英语的母亲,教出了5万亿英伟达CEO!
  • AI「牛顿」来了!北大团队新突破,看一眼数据就能推出物理定律
  • AAAI 2026 Oral | 中科院联合港大提出ARRA:外部视觉表征对齐重塑全局一致性,让自回归大模型充分释放图像生成潜能
  • 1899 元「iPhone 袜子」上架秒光;传华为 Mate80 上 20GB 内存;微信点赞苹果小程序政策

核反应堆的「第一次心跳」:初创公司实现零功率临界,研发模式迈向轻量化

图片

编辑丨coisini

最近一段时间,「能耗之困」成了人工智能(AI)领域的热议话题,全球数据中心的电力需求呈爆发式增长。作为一种可扩展且安全的零碳能源,核能被认为是一种可靠替代方案。

一方面,科技巨头纷纷押注小型模块化反应堆;另一方面,初创公司在核反应堆研究上也有了新的进展。

最近,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的初创公司 Valar Atomics 宣布,已于太平洋时间 11 月 17 日上午 11 点 45 分实现「零功率临界」。这一成果源于 Valar Atomics 与阿拉莫斯实验室(LANL)的合作项目 NOVA。LANL 为实验提供了运行能力及一些关键技术支撑。

Valar Atomics 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Isaiah Taylor 激动地说道:「Valar Atomics 成为历史上第一家成功分裂原子的初创公司。」

图片

NOVA 项目

NOVA 项目由 Valar Atomics 与阿拉莫斯实验室内华达国家核研究中心(LANL NCERC)合作展开,将进行一系列针对高丰度低浓铀三元结构各向同性(HALEU TRISO)燃料堆芯的临界实验。

NOVA 项目建立在 NCERC 早期工作的基础上,包括 2024 年的 Deimos 临界装置实验。NOVA 堆芯的中心部分是一个石墨慢化、HALEU TRISO 燃料的核堆芯,由 Valar Atomics 建造,由 LANL 在 NCERC 的 Comet 临界装置上操作。该设计基于 Deimos 装置,并采用了经过验证的结构和测量组件。

图片

图示:NOVA 核心渲染图。

实验将在未来几周内继续进行,以评估 Valar Atomics 高温气冷堆设计的中子学行为和关键性能特征。

NOVA 的配置紧密模拟 Valar Atomics 的 Ward250 堆芯,该堆芯计划根据美国能源部先进反应堆示范计划 (ARDP) 于明年开始带功率运行。NOVA 使用与 Ward250 相同的燃料、慢化剂和反应性控制方案,使 LANL 研究人员能够在 Ward250 带功率运行之前收集高保真中子学数据并验证 Valar Atomics 的物理模型。

图片

图示:Valar Atomics 计划于明年 7 月部署的 Ward 250 核反应堆的效果图。

「零功率临界」意味着什么

在核裂变中,中子负责撞击铀等材料的原子核,原子核分裂会形成两个新的原子核。因为这种裂变过程存在质量损失,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,该过程会释放能量。原子核裂变过程中会释放出新的中子,而反应堆临界就是指核反应堆内中子产生率与消失率达到平衡,可以维持自持链式裂变反应的状态。

零功率临界,也称「冷临界」,是指核堆芯内的铀 - 235 发生自持链式反应,但未达到满功率运行温度,也未通过工质主动排出热量。零功率临界是核反应堆在带功率运行之前的基础里程碑。

零功率临界使 Valar Atomics 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堆芯的中子学特性,并验证关于燃料、慢化剂、主动反应性控制和可燃毒物的假设。正如 Isaiah Taylor 所说:「零功率临界是反应堆的『第一次心跳』,证明了其物理原理的成立。」

NOVA 项目的成功为下一阶段的带功率测试运行铺平了道路,标志着 Valar Atomics 向商业化规模、工厂化制造的核反应堆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。这些反应堆将为重工业、氢能生产以及 AI 时代的数据基础设施提供零碳能源。

研发模式「轻量化」

Valar Atomics 的成果之所以亮眼是因为它是一家初创公司。

今年 5 月,美国能源部正式启动「先进核技术加速试点项目」,并选出 11 家初创公司参与,重点支持 SMR、先进燃料等多个方面。为了推动企业在 2026 年 7 月 4 日前实现核临界,加速核反应堆商业化进程,该项目简化了监管流程、提供资金补贴、开放了先进资源。

以往,初创公司开展核反应堆研究面临着一道高门槛:其核临界测试必须申请美国核管会(NRC)的「商业反应堆许可」,申请过程平均耗时 3-5 年,阻碍了行业的创新。

随着 AI 基础设施逐步成长为「能耗巨兽」,传统能源结构已无力支撑其可持续发展。核能,特别是新一代先进反应堆技术,为破解此困局提供了规模化、清洁化的能源出路。

虽然达到零功率临界状态并不意味着反应堆已具备发电能力,但作为一家今年年初才真正起步的初创公司,Valar Atomics 这一成果属实值得关注。就在上周,Valar Atomics 宣布获得 1.3 亿美元融资。

从行业发展角度看,Valar Atomics 的成功预示着核反应堆或将走向研发模式轻量化:科技公司聚焦核心技术,大型实验室提供基础设施。这种研发模式不仅有望显著降低先进核能技术的时间成本,还将为 AI 等高能耗行业打下能源基础。

参考内容:

https://www.valaratomics.com/docs/Project-Nova

https://gizmodo.com/california-startup-claims-historic-first-in-fission-reactor-milestone-2000687547

https://finance.sina.com.cn/jjxw/2025-11-11/doc-infwyqee2209229.shtml?froms=ggmp

https://nnsa.mee.gov.cn/ztzl/haqshmhsh/hyfsaqkp/kptw/202406/t20240624_1076612.html

https://www.ccnta.cn/article/22697.html

https://x.com/isaiah_p_taylor/status/1990535382438719825?s=20

]]>

联系我们